“秋分贴秋膘,冬来不怕凉”,铜锅涮肉的清汤刚冒起细泡,案板上的羊肉片就透着新鲜。秋梨汤正炖得稠甜,一口下去,燥意全消。这节气里的北京味,藏在烟火气里,也藏在每个北京人对秋天的味觉记忆里。一起打开这份秋分美食指南,细数属于京城秋分的那些暖心美食。
01
羊肉
入了秋分,风里的凉意便一天天浓了,这时节最该寻的暖,莫过于一口羊肉。作为秋寒里的 “滋补担当”,羊肉自带去湿驱寒的温性,咬下一口,从舌尖暖到胃里,连带着身子都跟着舒展 —— 这份独有的熨帖感,正是秋日饮食里的小确幸。
论起北京人吃羊肉的讲究,首推的必然是铜锅涮肉。讲究的老北京涮肉,锅底只用清水,扔几片姜、几颗海米提鲜,为的就是不抢羊肉的本味。师傅现切的手切鲜羊肉是灵魂。蘸料得是现调的麻酱,加一勺腐乳、半勺韭菜花,再滴几滴香油搅匀,裹着羊肉送进嘴,再就一瓣酸甜的糖蒜解腻,连铜锅边的热气都裹着满足感。
除了涮肉,北京人秋分还爱吃羊蝎子火锅,砂锅里的羊蝎子炖得酥烂,用筷子一挑就能脱骨,吸一口骨髓的油润,再蘸点蒜蓉或者韭菜花,暖得从喉咙一直到肚子里。
若是想寻口家常味,羊肉汆面也地道,清汤里飘着嫩羊肉片,撒上葱花和香菜,面条筋道,再拌一勺芝麻酱,呼噜噜吃一碗,秋凉立马散了大半。
02
秋蟹
“秋风起蟹脚痒”,入了秋分,螃蟹也到了最肥美的时候。青灰色的蟹壳下,藏着一整个秋天的鲜。此时的蟹,不管是河蟹还是海蟹,都攒足了劲儿:蟹壳里满是流心的蟹黄、凝脂的蟹膏,蟹肉嫩得能吮出汁来,哪怕只是清蒸,掰开时那股子鲜气都能绕着鼻尖转。
吃蟹不只是图个鲜,更是秋日里的 “营养小补”。蟹肉里满是优质蛋白,嚼着细嫩不柴;蟹黄和蟹膏里藏着维生素 A、不饱和脂肪酸,一口下去,既是舌尖的享受,也是对秋凉的温柔滋养。
03
鸭肉
等北京的风里裹上槐叶的淡香,就到了吃鸭的好时候 —— 秋分前后的鸭,攒足了秋日的养分,肉质紧实又带嫩,连油脂都透着温润的劲儿,恰好应了 “秋补” 的需求。这时候咬一口鸭肉,不只是解馋,更是给秋燥的身子添份舒服。
说到秋分吃鸭,最绕不开的就是北京烤鸭。老字号店里的果木烤炉早早就升了火,枣木、梨木的香气混着鸭肉香,飘得满街都是。秋分选的鸭,得是养得恰到好处的填鸭,表皮白净、肉质饱满,进炉烤得通体枣红,出炉后师傅片鸭的手法也有讲究:有的片成薄片,皮连一点肉,咬着脆得 “咔嚓” 响;有的片成 “皮肉相连” 的厚片,嚼着满是汁水。
04
桂花
秋分时节的桂,不只是用来赏的,更是北京人舌尖上的 “秋日甜礼”:从老字号的糕点到家常的茶饮,一口桂香下去,秋燥的烦闷都跟着化了,满是温柔的秋意。
吃桂花,最讲究 “鲜与甜的适配”。经典小吃桂花酪,入口是奶香裹着桂香,凉丝丝的不腻,恰好解了秋日的燥气,连老人孩子都爱这口软甜。
还有稻香村的桂花糕,是北京人秋分常囤的点心。掰开能看见细碎的桂花粒嵌在糕体里,咬下去软糯不粘牙,豆沙馅的甜和桂花的香揉在一起,不浓不淡正合适。
05
梨
梨被称为“百果之宗”,含水量高达80%,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秋季易生肺燥,梨子可润燥。
小吊梨汤是老北京传统的饮品,将梨、银耳、青梅、冰糖、枸杞同煮。琥珀色的汤里浮着软嫩的梨块,银耳的胶质裹着清甜,一口下去,从喉咙润到肺里,秋燥的不适感瞬间就散了。
06
芋饼
老话说,“栗子甘甜美芋头”,老北京人会在秋分这一天会张罗着吃芋饼。
正是芋头大量上市的好时候,芋头性平味甘,具有补气益肾、健脾胃的好处,而且芋头中就含有大量优质水溶性膳食纤维,升糖指数也要比白米白面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