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各博物馆展览精彩纷呈,一起开启京城文艺之旅吧!
故宫博物院
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
地点:文华殿
展期:展出至9月12日
本次展览分为“大众篆刻·中轴新章:人民笔下的中轴线”“故宫宝玺·紫禁回响:宫廷印章中的历史密码”两大版块,以200枚当代大众篆刻作品、20方清代宫廷玺印为核心展品,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生动诠释这条纵贯古都七百余年的壮丽轴线所承载的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
除宫廷玺印外,展览还通过200枚当代大众篆刻作品与其呼应,构建了一条从民间到庙堂的文化轴线。在“大众篆刻·中轴新章”板块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篆刻爱好者——专业工作者、师生、职工等,以永定门至钟鼓楼的15处遗产点为灵感,用玻璃微珠、光敏树脂等新材料,结合AI设计与3D打印技术,创作出色彩斑斓、构思新颖的印章。这些作品不仅延续了传统篆刻的刀法精髓,更融入了当代人对中轴线的情感与想象。
中国国家博物馆
1.“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
地点:南8、9展厅
展期:9月9日开幕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得到中国银行、中国图片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美术学院、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的大力支持。
本专题展列入2025年度国博“国家展览”计划,通过“报道·发声”“军事·战斗”“救护·医疗”“援助·捐赠”四个单元,系统展示抗日战争中那些跨越种族与国界的人性光辉和全世界正义力量共同铸就的并肩作战的精神丰碑。
2.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
地点:北1、北2展厅
展期:8月27日-11月16日
本次展览得到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支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白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九个成员国的国家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共同承办。
展览以“上海精神”中的“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题,精选上合组织各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珍品220件(套),其中既有各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符号性文物,又有凸显各国家之间历史交往互动和互融的代表性文物。这些文物如同浩瀚星河中的璀璨星光,映证着亚欧大陆上众多伟大文明的发展历程,不仅生动诠释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灿烂文明的独特魅力,更深刻印证了不同文明在漫长的岁月里,从未间断地交流互鉴与和谐共生,彰显出各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担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展期:7月7日开幕,长期展出
本次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包括杨靖宇给抗联的亲笔信、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等,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公开。
从“奋起抵抗中国人民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的沉重开篇,到“砥柱中流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站在抗战最前线”的民族希望,再到“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浴火重生,最后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8个篇章,展厅色调从暗到明、从冷到暖,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起伏,亲身感受那段从悲怆走向光明的岁月。
展览借助科技手段精心打造35处互动装置,让抗战历史变得可感、可触。观众可在体验中了解抗战历史、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本次展览还特别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以表示对抗战英烈的缅怀和崇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美术馆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
展期:8月24日-9月18日
本次展览汇集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300余件经典美术作品和新创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类型,浓墨重彩抒写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雄壮史诗,深情礼赞伟大抗战精神,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中国现代文学馆
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
地点:A座一层展厅
展期:2025年9月1日—2026年8月31日
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聚焦近代中国从沉沦到觉醒的历程;第二单元围绕全民族抗战展开;第三单元深情缅怀抗战英雄;第四单元既凸现了“世界战场上的中国身影”,又体现出“中国抗战的世界之声;第五单元立足当下,传承和平理念。
展览通过手稿、日记、书信、版本、报刊、照片等多元载体,让每一件展品都成为传递抗战精神的纽带,既具象呈现14年抗战的壮阔历程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让“以笔为枪”的抗战文艺力量跨越时空,让观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真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展览中汲取奋进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践行担当、作出贡献。
中国化工博物馆
“抗战先锋——民族化学工业抗战记忆”
展期:9月3日起
本次展览以永利为代表的民族化学工业的抗战历程为镜,追忆先辈不屈风骨,纪念伟大抗战精神,开创化工美好未来。
展览集中展出一批抗战时期的历史实物:永利西迁运输队的任命书及驾驶证,穿越硝烟维系着民族工业的“生命线”;侯德榜在日本索回设备的合影,透过历史定格着化工先驱的“追索路”……不论是手稿、票证还是影像,这些实体物证带领观众触摸历史,感受民族化工先驱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首都博物馆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地点:地下一层 A厅
展期:8月28日-11月28日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北京市房山区政府主办,是首都博物馆“北京历史文化展”系列展览的首展。展览精心遴选了180件(套)珍贵文物,其中首次展出的文物达113件(套),如此高的占比,在首都博物馆近年展览中尤为显著。本次展览集重磅文物与学术价值于一体,不仅展出了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伯钜鬲,以及实证燕国始封地位的克盉、克罍,更实现了作册奂卣、作册奂觯等多件珍品齐聚一堂。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琉璃河遗址历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首次大规模集结,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观摩机会。展览以“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为主线,通过“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个单元,系统呈现了琉璃河遗址的考古成果与保护实践,运用三维投影、数字沙盘、粒子投影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特别设置“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设计方案公众投票区,让市民参与遗址未来规划,推动考古遗产从学术成果向城市文化名片转化。
展览还同步打造了文创精品展售区,甄选承载房山区地域文明的非遗工艺品与创意设计,让观众得以将浓缩的历史文化带回家中,全方位延伸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命力。
展览期间还特别策划了“遇见伯钜鬲”等系列教育活动,面向广大观众尤其是亲子家庭,系统解读西周时期精湛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与深厚的礼乐文明内涵,引导观众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演变轨迹。
北京鲁迅博物馆
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1945)
地点:引玉厅
展期:8月29日-12月2日
本次展览精选馆藏132幅抗战时期木刻作品、13种版画图书刊物及3封画家信札,以“举国之殇”“抗争怒潮”“万众一心”“重整河山”四个主题篇章,系统呈现“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这一朴素艺术形式所迸发的强大生命力,充分展示了14年抗战中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与抗争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作品出自江丰、李桦、陈烟桥、卢鸿基、力群、王琦等多位重要版画家之手,生动刻画了白山黑水间的殊死抵抗、青纱帐里的游击烽火、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广大民众团结支前的感人场面。这些以刀锋铸就的历史画面,以铿锵有力的艺术语言,谱写了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斗争史诗。
展览设计融入代表性版画元素,尤其突出李桦1935年创作的经典之作《怒吼吧!中国》,紧扣展览主题。主色调选用深红、灰黑与原木色等富于历史质感的色彩,营造民族危难时刻的压抑氛围,同时彰显以生命和血肉熔铸的艺术力量。展览空间亦突破室内局限,延伸至户外,通过在斑驳粗糙的墙面上以油墨再现战斗场景,还原“十字街头”传单式抗战宣传形式,引领观众仿佛重回艰苦卓绝的烽火年代。
北京艺术博物馆
彩陶艺术之巅峰——马家窑文化彩陶特展
地点:广大圆满殿
展期:8月31日-10月30日
本次展览精选马家窑文化彩陶59件(套),展品全部为珍贵文物,通过四大主题单元,系统地梳理其历史演变与精神内涵,观众不仅可以从中窥见中国史前艺术的巅峰成就,更能探寻“器以载道”的哲学雏形,以及中国书画以线造型的传统起源实证,堪称一场关于中华文明源头的深度对话。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1.一千零一页:来自琉森的漫画艺术
地点:二层展厅
展期:8月26日-11月16日
本次展览通过二十位艺术家近二百件精选作品,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漫画世界,以文化艺术的方式,纪念并深化两国之间长期友好、持续发展的双边关系。
展览通过当代瑞士漫画的呈现,展示了琉森漫画家对“勇气”“角色”“历史与记忆”“梦想与超现实”“社会”等人类共通议题的艺术回应,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瑞士文化特征,也能够引发中国观众的共鸣与思考。漫画,不只是年轻人的语言,它属于所有对图像与思想敏感的人。我们希望观众通过此次展览,能够感受到漫画艺术的丰富层次与精神厚度。正如“一千零一页”这个寓意深远的标题所指,它象征着尚未写完的故事,也寓意着中瑞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即将展开。
2.自然契约:技术、媒介、人、自然
地点:三层展厅
展期:8月22日-10月28日
本次展览试图在“自然契约”这一思维框架下,探讨人与技术、媒介、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七位来自多元文化语境的艺术家——林恩·赫舍曼·利森、梁绍基、麦拉蒂·苏若道默、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赵仁辉、曹澍与尹韵雅,共18组/件作品构成展览中的平行叙事的线索。作品涵盖装置、生物媒介、影像、人工智能等形式,呈现出自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多重面貌:它既是材料,也是思想;既是他者,更是镜像。
展览亦试图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感知网络,回应着自然、技术与人之间日益紧张又深度纠缠的关系。每位艺术家的作品如一根线索,在不同维度上交织和缠绕。他们不仅在叙述自然,也在拓展艺术的媒介边界;他们不仅在回应时代,也在追问人类的存在方式。通过作品,我们得以在光影之间、在感官与技术之间、在记忆与未来之间,重新思索与自然的关系。
3.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
地点:四层10号展厅
展期:8月20日-10月19日
本次展览呈现出启功先生与徐无闻先生学术、艺事生涯中的吉光片羽,远非全貌。二位先生学术之深厚、艺术之精深,实非本次展览可以穷尽。二位先生平生交往虽寥寥数次,却因学术之追求相同,艺术之境界相似,而心灵相契,惺惺相惜。
展览共展出近二百件作品,“学术”章节展示二位先生的学术成就,包含三个单元:“相契”记述二位交往历程;“先达”追溯二位与前辈学者的渊源;“造诣”剖析二位的文学建树。“艺事”章节集展现二位艺术作品的风采,包含十一个单元:“临书”收录二位临习古人法书之作;“录古”汇集二位书写的古诗文卷;“韵语”辑录二位自作诗词;“楹联”收集二位书写的对联;“题辞”辑存二位少字数书法作品;“丹青”呈现二位的绘画创作;“文字”编入二位的文章与题跋;“华翰”存集二位往来书信;“朱记”搜聚其他艺术家为二位刊刻的印章;“缥缃”展示二位的藏书;“清玩”展现二位生前所用文房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