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主题演出
01
“运河华章·中国红”北京交响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联合音乐会
看点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历史交汇点,《运河华章·中国红》应运而生。作品将于7月1日在北京艺术中心首演,以混编室内乐的创新形式向两大重要历史时刻致敬。作品将交响织体与民族音乐基因深度交融,以音符为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勾勒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当激昂的旋律响起,既有浴血抗战时期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磅礴豪情,又有对故土家园深沉眷恋的细腻表达,家国情怀的共鸣在乐声中激荡回响。
从黄土高原的悲壮号子到江南水乡的温婉曲调,作品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中华大地的风土人情,通过传统与现代音乐语言的对话碰撞,每一个音符都成为历史记忆的鲜活载体,既传承着抗战精神的红色基因,又彰显出新时代中国音乐守正创新的蓬勃生命力,让听众在震撼心灵的旋律中,深切感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曲目介绍
音乐会精选《珊瑚颂》《沂蒙山小调》等经典歌曲,由雷焕然等名家改编,在西洋管弦乐与民乐的共同演绎下焕发新声;小提琴独奏家张莹演绎《渔家姑娘在海边》,琴弦下流淌生活中的诗意;朝鲜族歌唱家卞英花携伽倻琴弹唱《阿里郎》,马头琴演奏家张铎奏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展现民族风情。更有《十送红军》《红梅赞》等峥嵘记忆,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探清水河》等时代新声交织,共绘山河画卷。
演出曲目
合奏《珊瑚颂》
胡士平、王锡仁 曲 雷焕然 改编
合奏《沂蒙山小调》
李林 曲 雷焕然 改编
小提琴与乐队《渔家姑娘在海边》
王酩 曲 雷焕然 改编
合奏《谁不说俺家乡好》
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 曲 雷焕然 改编
合奏《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王琪 曲 雷焕然 改编
合奏《十送红军》
朱正本 曲 崔薇 改编
合奏《山歌好比春江水》
柳州《刘三姐》创编组 编曲 崔薇 改编
合奏《望春风》
邓雨贤 曲 崔薇 改编
伽倻琴弹唱与乐队《阿里郎》
朝鲜族民歌 崔薇 改编
马头琴与乐队《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乌兰托嘎 曲 崔薇 改编
合奏《红梅赞》
羊鸣、姜春阳、金砂 曲 贾璞真 改编
合奏《在那东山顶上》
张千一 曲 贾璞真 改编
合奏《万泉河水》
吴祖强、杜鸣心等 曲 戚浩笛 改编
合奏《人说山西好风光》
张棣昌 曲 戚浩笛 改编
合奏《探清水河》
北京民俗小曲 戚浩笛 改编
曲目如有变更请以现场为准
指挥介绍
北京民族乐团首席指挥;甘肃省歌舞剧院首席客座指挥,安徽民族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天津歌舞剧院客席指挥,广西民族乐团艺术委员会指导专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少年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不亦乐乎”中国民族室内乐团艺术总监。自幼受父亲张福全指引学习音乐,2018年正式开启职业指挥道路,与他人共同创作有《鼓炫》《山与水的呼唤》等民族管弦乐作品。
院团介绍
北京交响乐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艺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贯彻落实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以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的强烈职责使命感致力于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发展,为繁荣首都文艺市场、助推文化中心建设发挥着应有的积极作用。
被誉为“首都明珠交响乐团”的北京交响乐团,成立于1977年10月,隶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上世纪90年代,北京交响乐团在时任艺术总监谭利华的领导下,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2020年聘请我国著名指挥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担任艺术总监和首席常任指挥。作为中国首都北京音乐文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该团在成立和发展的43年中,凭借高度的职业化标准、严谨的演奏技艺、丰富广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使得北京交响乐团成为中国最受欢迎和国际颇有影响力的乐团之一,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北京交响乐团多次代表国家及首都参与大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出访德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捷克、波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韩国等国,并在全国各地和港澳台举办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载誉完成了欧洲巡演,获得欧洲评论界极高的评价。2013年乐团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对墨西哥、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巡演,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盛顿邮报通栏标题称——“北京交响乐团掀起古典音乐热潮”。
北京交响乐团从1994年就开始致力于广泛而深入的普及交响音乐会。其足迹遍及北京的军营、厂矿、学校、社区以及中国的各大音乐厅和高等院校。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足迹中,北京交响乐的普及音乐会多达近千场,涉及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观众人数上百万人次。2016年,由北京交响乐团发起的“首都市民音乐厅”,倡导“百姓身边的交响乐”,推动古典音乐走进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北京民族乐团于2015年9月正式组建,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其前身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是北京市属文艺表演团体之一。乐团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北京回响》《国乐耀中华》《国乐大典》等大型民族音乐会,创作推出了民族音画《燕京八景》、民族管弦乐《新国门畅想》、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丰子恺漫画主题协奏组曲《漫弹》、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等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同时乐团在演出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创作上演了多媒体情景音乐会《五行》、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流行国乐《国潮》《国风》《国漫》以及融合音乐会《国乐的摇摆》等一系列时尚现代的精品演出项目。“新年音乐会”“周年音乐会”“中华四季”“新锐系列”“城市之间”等已成为乐团的品牌演出项目连续举办多届。乐团打造的品牌活动项目“北京鼓乐节”“北京国乐节”“自古英雄出少年”也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乐团精心打造的两支演出团队“玖乐室内乐组合”“玖木打击乐组合”已成为品牌演出团队,多次参加重大演出活动。由乐团文化活动部组建的北京民族乐团附属青年爱乐国乐团、附属少儿打击乐团、附属少儿弹拨乐团三支非职业团队为民族音乐的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乐团积极探索国乐与互联网的融合,在微信视频号推出了三场不同主题的“国乐最现场”竖屏直播音乐会,为国有院团线上演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乐团打造的虚拟音乐厅【国乐府】上线以来推出众多音乐活动及演出项目,为演艺新空间的开拓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乐团人才辈出,宋艺博、杜朋朋、郑杨、李雨涵等一批年轻音乐家在各类大型演出中展露才华。北京民族乐团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创排具有中国气派、北京风格、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作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时间:7月1日
地点:北京艺术中心
02
话剧《红色的起点》
中国国家话剧院
看点
话剧《红色的起点》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的重点剧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任总导演,罗兰任导演,以当代的审美观照史实,着眼历史人物塑造,既强调青春洋溢的革命气质,又注重开天辟地的历史思辨与史诗格局。
该剧以叶永烈先生的长篇纪实作品《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为创作蓝本,在忠于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调整了原著的线性叙事结构,选择1919、1920、1921年的三年“大事记”,以政论体与人物叙事交织的手法,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先驱的思想交锋浓缩于舞台之上。
中共一大会址、老渔阳里2号、新渔阳里6号……主创团队参考大量珍贵史料和历史内容,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纪实手法,融合运用诗歌、历史、纪实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全剧五十多个角色的“群像式”展现,化作一幕幕充满生命力、感染力与思辨力的舞台画卷——既有《新青年》里唤醒民族的疾呼,也有北大红楼中点燃理想的讲坛;既有上海石库门汇聚革命星火的聚首,也有南湖红船开启伟大征程的启航。
时间:7月1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3
歌剧《长征》
国家大剧院
看点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委约创作的原创歌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那段“苦难的辉煌”。自2016年7月1日首演以来,已成功上演了十二轮共逾60场,场场演出一票难求,印证了红色经典的强大票房号召力,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支持与厚爱。
歌剧《长征》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田沁鑫导演率多位享誉国内外的主创艺术家,以音乐再现红军长征的壮丽史诗。剧中将云贵、西藏等地方音调融入交响乐框架,创作出《三月桃花心中开》《寒夜中》等经典唱段。阎维文饰演的彭政委,以浑厚嗓音唱出“为了胜利,向着未来”的豪情;王宏伟饰演的平伢子,在牺牲前高亢咏叹“我舍不得离开红军”。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角色,高扬理想与信念,将为了革命理想而奉献出青春与生命的先烈屹立于歌剧舞台。
富有建筑感的舞美设计、丰富的多媒体视觉效果、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精神,以及恢弘磅礴的音乐笔触,将长征沿途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呈现在舞台上。更通过刻画战争的激烈残酷与自然环境的艰险,来突显红军战士不畏惧任何险阻的坚韧。
时间:7月1-2/4-6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4
昆曲《李佩先生》
北方昆曲剧院
看点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60年前,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东方巨响”震惊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脊梁讴歌,北方昆曲剧院倾力打造了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同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迎接“七一·建党节”到来之际,这部剧承载着双重时代意义。它以讴歌科学家精神为核心,既是对抗战先辈们不屈精神的致敬,也是为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深情贺礼,彰显出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该剧从李佩与郭永怀在西南联大于国难中邂逅铺陈开来,巧妙地通过女性视角,讲述了传奇伉俪李佩与郭永怀浪漫而非凡的事业、情感与生活历程。以细腻的笔触及波澜壮阔的气势,撰写了一部瑰丽的英雄浪漫主义个人史诗,在生动塑造一位杰出教育家形象的同时,展示出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创业史,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海归赤子的家国情怀。
时间:7月1-2日
地点:天桥剧场
精选剧目
01
话剧
话剧《海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看点
波澜不惊的海面上,有无数海鸥栖息;
暗流涌动之中,每只海鸥都将飞向自己的归宿。
即将于7月2日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再度上演的《海鸥》,在导演濮存昕的指导下,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以戏剧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次关于理想与现实命题的演绎与阐发。
《海鸥》的叙事是散碎的,却又屡屡精准地命中着人类本真的精神状态。契诃夫以细腻的笔触,入微的观察,描摹出了在理想与现实间努力生活的人间群像,让每一位观众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时间:7月2-6/8-11日
地点:北京国际戏剧中心
话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看点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是作家马伯庸首部改编为舞台剧的作品,150分钟浓缩近70万字的原著精华。缜密的细节、生动的人物、连续反转的高能剧情,让你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思考人性与生命的意义。
《两京十五日》取材于《明史》中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真实历史——“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短短几句、寥寥数笔,点石成金般的化作一篇跌宕起伏的紧张故事。
戏剧大师赵淼导演倾力加盟,曾指导舞台剧《回廊亭杀人事件》《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等多部爆款口碑佳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老师担任视觉总监。此外还有多位业界知名主创加盟,助力打造全方位升级的音、视、觉绝佳观剧体验。
时间:7月4-5日
地点:世纪剧院
话剧《每一件美妙的小事》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看点
单人剧《每一件美妙的小事》中文版改编自英国编剧邓肯·马克米兰和乔尼·多纳霍的作品,以受抑郁症困扰的主人公为第一视角,细致演绎了主人公与患抑郁症的母亲及身边人的故事,真实再现了抑郁症患者的生活状况。
《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并不是想就抑郁症的话题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提供一个视角——主人公经历过挣扎的痛苦,经历过未知的恐惧,经历过坚持的孤独,但找到了想要自愈的欲望与实现自愈的勇气。
本剧希望通过戏剧的能量,引起更多人对抑郁症的正视,不污名化心理疾病,理解抑郁症患者,关爱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如剧中所说:“这没有什么丢脸的”。
时间:7月2-6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2
戏曲
越剧《红楼梦》
上海越剧院
看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骼清奇非俗流。
当宝黛初见的唱段响起,一段红楼的故事缓缓流淌开来,中国古典伟大的文学作品在越剧舞台上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彩,流光熠熠,明澈山川。
《红楼梦》作为上海越剧院的保留经典剧目,有剧种代表作之称,同《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并列为四大看家戏,凝结和承载着数代越剧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经受了时代和观众的检验而愈发历久弥新。
时间:7月3-4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4
歌剧舞剧
芭蕾舞剧《白蛇传》
广州芭蕾舞剧院
看点
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
广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缔造网络热门话题流量
2023年8月,芭蕾舞剧《白蛇传》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与观众朋友们首次见面后,便得到了观众们的高度评价,“舞台极美”“剧情有新意”“值得二刷”等好评不绝于耳,让众多热爱艺术的观众都对这部新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5年7月,芭蕾舞剧《白蛇传》将重返京城,与您相约在舞台之上。
芭蕾的优雅浪漫与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故事结合,虚实的空间构建突显主观世界奇幻的⾊彩,诗画同流的视觉审美整合科艺媒介融入丰富的戏剧形态……时隔近两年,再次回归,这部《白蛇传》可能会比你想象的更加新奇好看!
芭蕾舞剧《白蛇传》:芭蕾足尖舞出不俗的白蛇传奇——《北京日报》
芭蕾舞剧《白蛇传》将角色代入贯穿始终,对经典情节反转处理,感受剧中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北京青年报》
整个舞美的设计凸显北宋美学,浪漫唯美。表演中将昆曲、街舞、爵士音乐融合在一起。芭蕾舞剧《白蛇传》把中华文化融进了每一个舞段、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道具中。——《广州日报》
时间:7月4-5日
地点:天桥剧场
05
音乐会
2025打开艺术之门·2025暑期艺术节开幕音乐会
北京交响乐团
看点
历经三十余载深耕,“打开艺术之门”始终秉持“用艺术丰润心灵”理念,以亲民票价推动高雅艺术走进大众,陪伴着一代代听众在艺术中成长,成为了孩子们暑假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本届活动以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为主场,演出丰富多样,41台剧目涵盖国乐戏曲、古典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类型,北京交响乐团、北京民族乐团分别担纲开幕、闭幕演出,汇聚中央芭蕾舞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等院团,以及指挥家谭利华、小提琴家赵薇、钢琴家盛原、竖琴演奏家王冠、吉他演奏家王震、单簧管演奏家涂松、小号演奏家郭翔、双奥设计师张世骞等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大家。
2025年北京“八喜・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于7月4日开幕,“打开艺术之门”创始人之一、指挥家谭利华将领衔北京交响乐团演绎开幕音乐会演出。
演出曲目
小约翰·施特劳斯:
春之声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南方玫瑰圆舞曲
皇帝圆舞曲
《蝙蝠》序曲
安娜波尔卡
狩猎波尔卡
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Op.16
*曲目如有变更请以现场为准
时间:7月4日
地点:中山公园音乐堂
“中法文化之春” 纪念拉威尔诞辰150周年——利昂内尔·布兰古耶、陈萨与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
看点
中国交响乐团在2024/25音乐季特别策划“拉威尔系列音乐会”,以纪念这位法国作曲家诞辰150周年。本场音乐会将以“管弦乐色彩大师”的形象为听众全面呈现拉威尔的艺术魅力,作为该系列的收官演出亮点十足。
指挥家布兰古耶在欧洲享有盛誉,曾担任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他的音乐表达和指挥风格极具个性,对拉威尔音乐色彩的理解和表现富有新意,与本场音乐会的主题完美契合。
钢琴家陈萨被英国BBC誉为“当今最具魅力的钢琴家之一”,她的演奏以干净利落的指触与细腻似水的处理著称。
时间:7月6日
地点:北京音乐厅
06
儿童剧
儿童剧《耗子大爷起晚了》
北京儿童艺术剧院
看点
著名作家叶广芩的“京味儿童文学三部曲”首部《耗子大爷起晚了》,以北京小妞“耗子丫丫”的视角,用幽默京腔讲述颐和园里的童年往事,构建出充满童趣的奇幻世界。由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同名儿童剧,将于7月在南锣剧场再度上演。
盛夏,被称作“耗子丫丫”的女孩被爸爸送到颐和园,与大20岁的三哥同住。百无聊赖的她在充满灵性的颐和园里,发现了无处不在的耗子大爷、微服的乌龟丞相和复仇的苦海龙王,这些大人看不见的奇妙存在让她的世界丰富起来。颐和园里的大人们看待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孩,用呵护与包容守护着她这株野蛮生长的小野花,共同书写了一段名为“长大”的难忘故事。
时间:7月4-6/11-13/18-20/27日
地点:南锣剧场
大型经典神话木偶剧《真假孙悟空》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
看点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真假孙悟空》,曾斩获北京市新剧目优秀剧目奖,以及木偶造型奖、制作奖、表演奖等多项殊荣。
该剧采用纯木偶的表演形式,全方位调动偶型、杖头木偶、布袋木偶、荧光木偶等多种木偶表演技巧。配合鼓点精准的武术动作设计,不但有上天入海的情景切换、齐天大圣的七十二变化、真假孙悟空的武艺对决,更有婀娜多姿的龙女翩翩起舞、亦真亦幻的海底世界。让观众在传统技法中感受木偶戏的独特张力。
《真假孙悟空》不仅展现孙悟空的武艺高强,更以优美舞姿与动人音乐打造多元艺术体验。诚邀您走进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在传统木偶技艺与神话叙事的碰撞中,共赴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视听震撼的艺术盛宴。
时间:7月5-6日
地点:中国木偶剧院
儿童剧《嗨!小石狮》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看点
《嗨!小石狮》作为“2025年上海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展演”参演剧目,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品《夜明桥上的小石狮》。这部由中国、西班牙、英国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跨界作品,融合影像、音乐、木偶与肢体表演等多元形式,以创新姿态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剧目以夜明桥上,五只以中华文化中象征守护平安、辟邪纳吉的瑞兽石狮与小女孩珊瑚的传奇经历为主线,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民俗与民间故事。
从孩童般纯粹的视角展开叙事,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传递石狮背后的文化精神:既有中国人对坚守责任、情义仁义的价值追求,也展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种兼具童真与深度的表达,打破年龄界限,让不同代际的观众都能在故事中找到情感共鸣点。
时间:7月5-6日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大型活动
01
任贤齐《齐迹2025演唱会》
看点
25年前的7月,任贤齐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了他人生中在内地的第一场演唱会——《浪漫风暴》,从此便开启他与内地歌迷的深厚缘分。今年,小齐哥将在同样的七月盛夏,回到久违的老地方,开启一场跨越25年时光旅程。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首任贤齐,是初次心动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是失恋时单曲循环的《心太软》,是毕业后老友相聚的《兄弟》……青春也许不再,但岁月永远长流,任贤齐的歌陪着大家长大,见证了年少时的欢笑与泪水,也始终是大家生活里温暖的陪伴。
新一年,「齐迹」演唱会全新舞台、全新内容即将惊喜解锁,更多金曲唤醒时代的悸动。
时间:7月4-6/11-13日
地点:首都体育馆
02
2025张远「白」演唱会
看点
细数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中最耀眼的一道光,每一束光芒融汇在一起,成就了最独特的白。作为张远的第三次个人巡演,张远「白」巡回演唱会是对他过去努力的一次总结与升华。
演唱会分为“空白”“匿白”“既白”“留白”四大篇章,邀请歌迷一起走进白色梦境,探讨爱的各个侧面。炫丽的舞美设计,精彩的歌舞呈现,将让这一晚成为难忘的记忆。
2025张远「白」巡回演唱会,即将震撼开启。此刻,请将期待的「白」交由张远填色。任凭自由的爱意同他共唱,任凭洒脱的情绪与他共舞,与他一起走进曼妙的白色夜晚,定格珍贵的告白时刻。
时间:7月5-6日
地点:国家体育馆
电影推荐
01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
上映时间:7月5日
看点
2018年上映的《无名之辈》,凭借其过硬的剧本质量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时隔七年,原班人马回归,依旧聚焦小人物的命运交织,章宇任素汐二人将在“小人物宇宙”中再续前缘,以全新的身份碰撞出情感火花。这一次,两位主角被放在更极端的情境当中,在更惊险刺激的冒险中营造喜剧看点。
在曼谷街头大闹分手的“渣男”陈三金与“狠女”薛芳梅,意外卷入了一场犯罪集团的绑架活动。二人不出意外的成为了人质中的“出头鸟”、绑匪的“眼中钉”,在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一系列极端选择之际,二人尽显“渣男”“狠女”本性。殊不知这场意外背后还暗藏着更大危机,极端情境下的二人将何去何从?异国人群中的无名之辈们又将如何反抗命运?
艺术展览
01
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
嘉德艺术中心 7月1日-9月10日
看点
一壶清茗 一窗疏影
数竿修竹 半卷闲书
在山水画卷中
与心中的那个“慢世界”重逢
此次展览甄选118件/套文物精品,带您感受明清文人雅士艺术生活的独特韵味。展览云集董其昌、唐寅、陈洪绶、倪元璐、钱维城、郑板桥等名家杰作,更有王翚巨幅山水长卷《江山无尽图卷》震撼亮相!
02
遇见海洋:沉浸式奇幻光影展
遇见博物馆 6月28日-10月8日
看点
“遇见海洋:沉浸式奇幻光影展”全球首展登陆北京!1200㎡海底奇境震撼开启,夏日带你玩转深海!巨幕邂逅远古鱼群、零距离触摸珍贵化石、AI共创专属海洋精灵、看梦幻水母垂落肩头……更有10+黑科技互动,玩转亿年海洋史诗!这个夏天,一起体验这场梦幻的深蓝奇遇!
180°多感官沉浸式体验让你秒变“人鱼”,仿佛置身海底看奇观。鲸鱼尾巴甩出的光浪就在眼前翻涌,海豚跃出水面划出银色弧线,连水母都调皮地垂落在你肩头,带你近距离感受海洋生灵之美!
在蔚蓝的海洋深处,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超能力者”,三心的章鱼、能再生的水母、会隐身的海马、最强大脑虎鲸……它们就像大自然创造的超级英雄,每一物种都携带着独特的生存技能。想要亲眼见证海洋奇迹吗?快来展览上开启一场深海探秘之旅,揭开这些神秘生物背后的真相!
03
采摭英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明清绘画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6月17日-8月10日
看点
本次展览甄选馆藏中代表性绘画作品七十余件套,并依题材内容分设“质有趣灵”“应物象形”“满堂动色”三个单元,旨在呈现明代以来中国绘画的艺术风貌与文化意蕴,以当代视角激活典藏,启发观众思考并发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恒久价值与时代生命力。
部分展品欣赏
《楸阴感旧图卷》
姜筠 清
47cm×55cm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八仙图》
张路 明
153cm×103cm×4 绢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货郎图》
顾见龙 清
74cm×45cm 绢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花鸟写生册》
伊天麟(鲁庵)、王福庵 清
23cm×21cm×12 绢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04
始知真放在精微——纪念徐悲鸿诞辰130周年馆藏素描精品展
徐悲鸿纪念馆 6月17日-10月8日
看点
此次展览荟聚了近百幅馆藏徐悲鸿素描精品,是徐悲鸿纪念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徐悲鸿素描最全面、最系统的梳理和展示,其中很多作品为首度公开展出。
展览设立了“文献图书区”,展出首次整理发现的珍贵图书资料,包括徐悲鸿多位老师的素描作品及其珍藏的欧洲素描佳作和徐悲鸿购藏的精品外国画册,可以一览徐悲鸿对欧洲艺术精髓的承袭,以期探微徐悲鸿素描创作所受到的师承影响。
部分展品欣赏
马
徐悲鸿
1940年 纸本炭笔 17.6×12.2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风景(恒河)
徐悲鸿
1940年 纸本炭笔 19.4×25.2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衬布
徐悲鸿
早期 纸本炭笔 23.5×31.5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黑豹
徐悲鸿
1923年 纸本炭笔 24.5×32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来源丨北京文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