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北京的春节这样过——

  • 2024-12-06 13:51: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北京,春节到底怎样过?今天,让我们循着语文课本中老舍的散文《北京的春节》,感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世代相传的年俗文化,为春节申遗成功喝彩。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即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儿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腊八节

(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腊八节由来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起,腊八节为祭祀祖先和神灵而设,民众在这一天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从传统意义来说,这一天也传递着进入“年关”的信号,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烛等,陆续为欢度春节作准备。民谚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腊八节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人们常常从前一晚便开始忙活,腊八一早大功告成,或合家食用,或馈赠邻里。暖粥相送之间是温情的接续传递。

百合寓意“和和美美”,桂圆比喻“团团圆圆”,栗子象征“大吉大利”,核桃代表“阖家幸福”,还有糯米、红豆、甜枣、花生等等。腊八粥丰富的食材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北方,这一天是泡腊八蒜的好时候,蒜瓣去皮,浸入老醋,封盖静待,除夕夜再度开坛之时便可见证时间的魔法:蒜瓣如翡翠,醋融入蒜香,是饺子的绝佳搭配。

北京游玩推荐

游玩:雍和宫、潭柘寺、红螺寺、东岳庙、云居寺等

买腊八蒜:六必居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二十七 赶大集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

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孩子的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头花饰物等。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

一般情况下,这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商家的商品都要尽可能在这一天卖完,否则就只能到来年正月初六以后。当天,商家往往会让价,大家更容易买到便宜货,即使贵也得买,没有选择和拖延的余地。

北京花卉、年货购买地推荐

买年宵花:北京花卉交易中心、北京花乡花卉创意园、朝来春花卉市场、东风国际花卉市场

买年货:老北京年货大集、新发地大集、沙河大集、永宁大集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二十三 糖瓜粘

小年习俗

祭灶王 民间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汇报人间罪恶,一旦被查实,定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定小罪也要减寿一百日。在《太上感应篇》中就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王爷,算为一百日,纪是十二年。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大扫除 扫尘土即为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窗花有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刘海戏金蝉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吃糖瓜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的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北京美食推荐

买糖瓜:稻香村、百年义利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除夕

(吃年夜饭、贴春联)

吃年夜饭 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桌上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寓示“年年有余”。

吃饺子 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在北方,有的人家将消毒后的硬币包进饺子,谁先吃到,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

贴春联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从明代开始盛行。

贴窗花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贴在窗户上,所以也被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图案的。

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们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初一(拜年、逛庙会)

拜年 初一早晨,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逛庙会 北京的庙会起始于辽代,有准确记载的北京最早的庙会是元代的白云观庙会,于每年的正月十九日开庙,“游人烧香,纵情宴玩”,称为“燕九节”。民国初,北京庙会以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和花市集最盛,称为“五大庙会”,并形成各自的特色。民国中后期,庙会的商业贸易功能更加凸显,构成了老北京市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北京逛庙会推荐

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精彩纷呈,蛇年新春佳节来临的时候,2025年春节京彩庙会将再次与公众见面,为市民游客打造不一样的精彩生活。

更多新春庙会:地坛庙会、龙潭庙会、厂甸庙会、大观园、石景山游乐园、八大处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看演出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文化娱乐观念上的变化。北京市政府从保护文物古迹、恢复民俗、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假日经济的角度出发,逐步恢复举办庙会。

1985年,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举办,采用传统庙会加天桥娱乐场的模式,从2月12日到24日(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初五)开展了花会表演、戏曲曲艺表演、民间工艺品、风味小吃等活动,成为当年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潮。地坛庙会把自发的民俗形式变成有组织的节庆活动,成为当代庙会的起点。

进入新时代,北京的春节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不仅可以逛庙会,听戏曲。市民游客还可以相声、杂技、民乐、交响乐、钢琴、独唱、诗歌朗诵会等异彩纷呈的演出,共享欢乐祥和的中国年。

北京看演出推荐

看演出:国家大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首都剧场、吉祥大戏院、长安大戏院、天桥剧场等。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元宵节 闹花灯

元宵节的由来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据说,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于长江,见江面上漂着浮物,色白微黄,船工捞起献给了楚昭王。楚昭王食之,内中有红如胭脂大瓤,味道鲜美,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后世相沿成习。

汉朝时期,道教中的五斗米道将天、地、人尊为“三官”,也叫做“三元”,并将之与节侯相配,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一般正月十五都被用作祭祀天帝祈福的日子。

此外,元宵节还有纪念平吕、火把节、明帝敬佛等起源传说。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虽然二者在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但寓意都是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闹花灯 在这天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传统花灯的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纱灯、走马灯等。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灯火象征着希望,祈盼来年生活团圆顺利。

猜灯谜 人们把写好的谜题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谜,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迎合了节日气氛。

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居民迎狮入户寄托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北京赏灯会推荐

九曲黄河灯 清代乾隆年间出版的《延庆州志》载,上元节延庆要张灯三夜,或作黄河九曲灯,共三百六十盏,或作混元一气灯,共五百盏。《宣化府志 延庆州》载,延庆在上元张灯,设放花炬,村庄城市多立竹木,制九曲黄河灯,男女竞赛夜游,名为走百病。

北京密云在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开展九曲黄河阵灯俗活动,俗称“灯场子”,是东田各庄村独有的元宵节灯会。

市区游玩:温榆千灯会、南宫新春民俗文化节、青龙湖公园新春游园会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