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如风,拂过40载离散人生

  • 2024-11-17 23:06:00
  • 北京日报

韩轩

《暗恋桃花源》自1986年公演以来,成为很多观众心中的戏剧“白月光”,故事里在战火中失散、直到垂暮之年才得以重逢的爱人江滨柳与云之凡,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遗憾。近日,赖声川的第40部作品《江/云·之/间》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填补了江滨柳与云之凡失散近40年间的故事空白。

在《暗恋桃花源》里,江滨柳在与云之凡离别之际,说要给她每天写上一封信,信件是他们互诉衷肠的唯一媒介,也成为《江/云·之/间》故事的核心线索。《江/云·之/间》就以读信作为全剧的架构,张震饰演的江滨柳与萧艾饰演的云之凡娓娓道来,用充满回忆的念白读出那些他们收到的、抑或收不到的信。从二人刚分别时的互相通信,到在战火中失联,再到同在台北却反复错过无缘相见,辗转中,信件记录了他们遥不可及的爱情,也记录了他们飘零的一生。

这是一个太“好哭”的作品。《暗恋桃花源》里没有详谈的失散40年,在《江/云·之/间》里被补足。命运仿佛跟两人开了无数次玩笑,从上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到上世纪80年代的台北,他们之间多次的“相互奔赴”和“心灵感应”,都以失败和失散告终,用他们的话说,“好大一个上海,我们可以在一起,小小一个台北,却把我们难倒了。”直到老年江滨柳蜷缩在轮椅里,见到同样步履蹒跚的云之凡,颤抖着问出了那句“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这份跨越多年的等待才终于寻找到出口。

虽然该剧下半场描绘二人相见的部分略显拖沓,但经过反复的铺垫与情感堆叠,丝毫不妨碍剧场里起伏着抽噎之声。因时代动荡导致的错过,实在令人唏嘘。而在唏嘘之外,剧中人也在思忖,他们的人生是否被错过的爱情与求而不得的执念所支配,如何面对命运的偶然,也成为戏里戏外所有人需要面对的议题。

《江/云·之/间》是一部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作品。40年后再相见的结果,在《暗恋桃花源》中早已明言,但这40年是如何展开的,对观众依旧有巨大的吸引力。平心而论,数十年后的再相见充满戏剧性和偶然性,但离散岁月中的点点滴滴,不知道是多少身在战乱时代的人们共同经历的心酸。

这也让《江/云·之/间》中的小人物塑造极为丰满真实。在上海菜市场长大、阴差阳错前往台北,也能在台北街巷和当地人打成一片的“小孤”;青春年华就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最终开了个面包店的妹妹;带着女儿们辗转多国多地,坚持在逃难的除夕炖鸡汤,也敢喝退台北街头小混混的母亲;还有喜欢跟江滨柳讲哲学却因牢狱之灾思想巨变的教授……在历史的浮沉中,每个人都像一粒沙,让人觉得岁月的风霜如此粗粝。

相比《暗恋桃花源》简单的布景,《江/云·之/间》的舞台布景更加繁复,细密地讲述着时代的故事。该剧舞台有如叠放的盒子,上下两层至少六个空间,应和着“时间是个盒子”的台词,有时是出租屋,有时是饭店的吧台,有时是从大陆前往台北的船舱,有时又还原了当年上海的秋千,不同空间的开合演绎不同时空的故事,既共用又相互区隔,将遗憾和错过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意而含蓄的讲述贯穿了《江/云·之/间》的始终,“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现场演唱则为这份诗意画龙点睛。他游离在所有角色之外,像一个时间的弥合者,跨越了“匆匆”的时间,跨越了“太平洋的风”,也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唱着“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直击人心。他的歌声像一只大手,拂过剧中人的心,也拂过观众的心,弥合那些美好与破碎,让人感到无比熨帖。王开 摄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