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纪念馆重张开放——小院子成为大舞台

  • 2024-11-06 14:16:00
  • 中国旅游报

本报首席记者 王 洋 本报记者 张 玫

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故居)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这是一座古朴雅致的二进四合院,正院保持故居原貌,会客室、起居室、书房、卧室内的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状陈列。院内的两株海棠让人联想到春日里满天花雨,仿佛梅先生的《天女散花》;两株柿树果实累累,让人心生丰收的喜悦和事事如意的期许。

“今日有幸参观梅兰芳纪念馆,领略了梅大师的风采。我的老父亲、老母亲生前也是大师的戏迷,是‘铁杆粉丝’。替二老拜谒,了却夙愿。愿梅派艺术长青,后继有人,京韵永留传”“尽精微,致广大”“梅兰芳大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自9月20日重张开放以来,梅兰芳纪念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人们纷纷在留言簿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祝福。

为了让游客在梅先生的故居沉浸式感受梅兰芳艺术及其精神,梅兰芳纪念馆付出了许多努力。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130周年诞辰,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京剧院、梅兰芳纪念馆联袂开展一系列持续全年、精彩不断的纪念活动。“梅兰芳旧居主体修缮暨常设展陈提升重张开放”是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经过一年多的闭馆修缮和展陈升级,梅兰芳纪念馆在国庆节前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八方游客。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李立中介绍,1951年梅兰芳从上海回到北京工作就入住这里,他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这十年中,他实现了从‘剧界大王’到‘最美奋斗者’的升华。我们要把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风范更好地呈现给广大游客,以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广大群众带来精神力量。”

“过去,很多游客反映纪念馆能参观的地方少、能看的内容也不多。纪念馆20多名工作人员挤在西跨院办公,办公环境拥挤、开放空间局促,近年来一直在设法扩大公共开放区域。现在,有了新的办公区,西跨院腾出来了,设计了临时展厅、文创展示空间、文化活动空间。重张后总开放场地增加了三分之一。”李立中说。

在西跨院的多功能厅里,西侧墙边占了部分面积的落地大镜子让记者感到好奇。李立中指着墙角卷着的地毯说:“把桌椅一清,地毯铺开,这里就成了‘梅艺社’培训小学员的练功房。既是会议室也是练功房,这也是对有限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最让李立中感到欣慰的是,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关心支持,以及兄弟单位的配合、帮助下,纪念馆的文物藏品有了保管条件更好、更安全的库房,故居本体和展陈空间有了更坚实的安全保障。“馆里有文物藏品3.4万余件。原来的库房只有34平方米,现在库房搬到了国家图书馆,面积扩了三倍多,温度、湿度等各方面条件好了很多。旧居主体修缮、电路更新改造、消防安全设施提升、加装中央空调……让古建、文物更安全了,游览环境更舒适了。”

整修一新的梅兰芳纪念馆,除了开放场地进一步扩大、展厅面积进一步拓宽、展出文物藏品进一步增多外,还增设了数字体验室、视听室、文创室等新空间,用李立中的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多维度展示大师风采

硬环境改善的同时,展览内容、展陈方式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梅兰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京剧舞台、服饰、装扮、唱腔、伴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派艺术。梅兰芳之美,不仅在于其舞台风采,更在于其进步思想和民族气节。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践行‘文艺为人民’的宗旨,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文艺工作者。2019年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梅兰芳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梅兰芳纪念馆在展览内容设计和布置上,突出呈现了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李立中介绍,重张后的纪念馆推出了两项展览,常设主题展览《最美奋斗者——梅兰芳艺术人生展》和专题展览《梅苑丹青——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美术展》。

《最美奋斗者——梅兰芳艺术人生展》由南倒座和东西厢房三个展厅组成。其中,南展厅以“守正·熔炼传统”“创新·锐意开拓”“传播·文化使者” “担当·民族大义”“新生·服务人民”“芳馨·艺术体系”六个单元,全面呈现了梅兰芳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展现了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品格。东西厢房展厅分别以“台前·舞台形象”“幕后·艺术生活”为主题,将梅兰芳舞台上的形象和生活中的意趣对应陈列,呈现立体、生动的梅兰芳形象。整个常设展览共展出图片近200幅、实物85件(套)。

《梅苑丹青——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美术展》分为“缀玉启丹青”“梅华书劲节”“笔墨化舞容”“画坛结师友”四个单元,精选梅兰芳纪念馆藏书画相关文物文献34件(套),在新开辟的展陈空间西跨院展出。

“重张后,梅兰芳纪念馆首次展出了梅兰芳自订起居时间表、梅兰芳藏中外唱片目录、抗战时期梅兰芳收藏的关于战争形势的剪报等文物文献。”李立中说,游客参观完梅兰芳故居,再看“幕后·艺术生活”展厅展出的梅兰芳自订起居时间表,会对梅先生的自律、勤勉有更深刻的感受。

此外,东耳房以梅兰芳经典唱段等音视频、黑胶唱机、胶片营造了视听空间,西耳房通过电子穿戴设备、面部融合等多媒体互动装置提供了沉浸互动体验空间,尝试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视听呈现和沉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

以文化IP汇聚精神力量

李立中告诉记者,梅兰芳纪念馆重张开放后,文化和旅游部领导来馆调研,提出充分发挥“小院子、大舞台”的独特作用、大力传承弘扬好梅兰芳艺术及其精神的工作要求。

“我理解,‘大舞台’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梅派艺术传承弘扬的大舞台,二是以京剧为龙头的戏曲艺术推广的大舞台,三是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大舞台。”李立中说,梅兰芳纪念馆这个面积1137平方米的小院子,要在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195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65岁的梅兰芳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这句唱词体现了梅先生老当益壮、勇当先锋的精神。我还在‘台前·舞台形象’展厅看到了1955年梅兰芳改良的《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古装上衣,通过改变服装颜色和加宽袖口的方式,使演出服装起到修饰身材的作用。梅先生60多岁了仍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让我这个年轻人深感钦佩。”80后游客小王告诉记者,参观梅兰芳纪念馆,让她深入了解了梅先生不平凡的一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是梅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今年,梅兰芳纪念馆特别推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主题文创,其中,“梅兰芳经典角色形象印章护照”格外亮眼。这是一款集盖章纪念与梅兰芳经典剧目普及的可爱手边书,游客可以在这个超值打卡本上集齐花木兰、林黛玉、杜丽娘、虞姬等15款梅兰芳经典角色形象印章。

“梅兰芳纪念馆的游客大多是梅先生的戏迷和京剧爱好者,纪念馆已经和中国戏曲学院等单位开展合作,今后将举办更多雅集活动,为院校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戏曲学院的师生会带来梅派经典剧目展演,开展志愿讲解服务,让游客更真切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李立中说。

(本文配图由本报记者陈晨摄)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