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又称“夏节”、“夏至节”,有拜神祭祖的习俗。除了拜神祭祖,你还知道哪些夏至习俗呢?
拜神祭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放荷灯
放荷灯又称放河灯,是一种民间的祭祀活动,也是夏至的民间风俗。这个习俗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生者的祝福,除了夏至节以外,也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者忌日进行。古时候,每年的夏至节这天,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件。“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古时,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吃夏至面
在老北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起来各有风味。吃面时,人们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然后用芝麻酱(或炸酱)、花椒油、老陈醋、黄瓜丝等拌一下,再把蒜瓣捣成蒜泥,往上一泼,味道鲜美,还能降温消暑。
江南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夏至人们还吃凉菜、生菜,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江南还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谚语,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更健康。
夏至小游戏“立竿无影”
夏至日,有个特别的小游戏可供大家娱乐——“立竿无影”。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朋友们,可以在夏至日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