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单东北角的大华电影院,曾迎来《董存瑞》《追捕》等众多优秀影片的首映,承载了几代北京人的记忆,影院建筑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今年6月底,大华电影院转型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并投入使用。
近日,原创京味戏剧《小院故事》在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上演,原汁原味的京韵京味再次唤起了老北京人的记忆,这也是大华转型后首次上演京味剧。在这座内外焕新的城市艺术空间里,变的是建筑本体,不变的是浓厚的城市乡愁。
《董存瑞》曾在这里首映
“在大华电影院附近,经常看见送拷贝的人骑着永久牌摩托车风驰电掣,发动机震耳欲聋,远远就能听到。”北京人老黄讲起了奔大华电影院看电影的趣事。
位于东单东北角的大华电影院,原是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会所,建于1913年,包括主楼、健身房、礼堂。1929年,礼堂开始放映有声电影,成为北京历史上最早放映有声电影的影院。1945年11月15日,影院正式更名为“大华电影院”。改革开放后,大华电影院成为北京市最早的四家三星级影院之一,定期举办电影首映式、老电影回顾、明星与观众见面会、大片独家提前上映等活动。
在老城的几处电影院中,大华电影院独树一帜,因为它是首映影院,《董存瑞》《追捕》等国内外优秀影片都曾在此首映,赶上热门电影上映时,经常一票难求。“和红星比,大华档次较高,楼上楼下水磨石地面,影院座椅还是皮面的,很气派,比红星的硬板翻座儿可舒服不少。”在老黄眼中,大华是品质的代表,“售票处就在室内大厅里,东南角是检票口。散场后都走外面的露天楼梯,站在楼梯上看底下黑压压一片人,特别火爆。”
同样对大华记忆深刻的还有李云亭、崔志强等一批老北京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电影可时髦了,老城电影院五个指头数得过来,从天桥、胜利看到大华、长虹,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学校组织的,小朋友们带着手绢来,都哭惨了。”“我家就住北极阁三条,大华周边就是我的游乐场,记得在这儿看过《人猿泰山》《功夫》,都是青少年时期的美好记忆。”
除了看电影,影院附近的烟火气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毗邻大华电影院,坐落着德昌厚食品店、东单菜市场、东单小吃店等,“记忆中不光电影好看,周围卖的爆米花、花生瓜子也都特别香。”崔志强说。
打造符合北京气质的艺术空间
从东单东北角向北几十米,右手边一栋黑、绿、灰色相间的建筑,如果不是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白底字——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记者差点儿走过了。是的,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华丽吸睛的艺术空间不同,大华颇有些“平易近人”。
“城市剧院的特点之一就是便于观众亲近。”记者到访时,易立明正忙着排演京味剧《小院故事》。除了著名舞美设计师、导演、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院长兼艺术总监等多重身份外,他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设计改造者。“临街的剧院可以让观众与戏剧的距离更亲近,走在街上的人,跨一步就能走进戏剧营造的空间;而演出结束后,人们又能一步踏出如梦如幻的戏剧,回到平凡忙碌的日常。对创作者和观众而言,这都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确实如此。从西门进来,不必通过很长的前厅通道,就能直接进入演艺空间。2008年8月,大华电影院因装修改造而开始暂停营业,进行全方位改造。2020年7月,易立明团队接手,将其定位为“城市表演艺术中心”。
“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大华位于老城的黄金位置、城市的中心,这里也是众多剧院和剧场的所在地,艺术氛围格外浓厚。”在易立明看来,城市的气质就是其艺术气质,将其定位为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希望能打造一座符合北京气质的艺术空间,讲述城市故事。
老影院变出6个演出空间
在中心里转一圈,才知大华之“大”。因为熟悉不同剧种的演出需求,易立明亲自担任改造设计师,对主体建筑排险加固,对建筑内部则进行了全方位功能性改造。他从不同艺术的创作需求出发,将其设计为一座拥有歌剧厅、戏剧场、环形剧场、实验剧场、天空剧场、音乐厅6个演出空间和10余个排练厅、一家咖啡厅、一家戏剧酒吧及若干文创空间、多个公共艺术空间的新型综合艺术空间,由东城区区属国企——天街集团与易立明团队、77文创共同携手运营。
就在这40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内,空间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每个空间的座位高差、声学效果等都经过了多次试验,确保最大程度服务艺术。
带罗马柱的环形剧场,既可以演出小剧场戏剧,也可以进行小型演讲类活动,极佳的声场是它的突出特点。剧场内,观众席背后的墙面上,一道道网栅般的棕色装置就是吸音板,每一段网栅的间距都不一样。“声场就是声波存在的区域,对于表演空间来说尤为重要。这些吸音板的放置角度、间距都经过了反复实验,确保混响时间适中,最大程度兼顾表演者、演讲者声音的圆润动听与清晰高质量。”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总经理李滨说。
大华电影院原主厅改造为歌剧厅,上下两层共550个座位。座位所处的坡度比较大,优势是所有观众和舞台的距离都比较近,声音效果、视觉效果更突出,即便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清楚地看到台上演员们的表情。
“来大华看剧,第一位不是剧情或演员,而是剧场空间,我很喜欢这个剧场。歌剧厅、环形剧场、戏剧场都很棒,座位的落差足够,看戏非常舒服。”年轻观众悠悠在社交软件上写下了这样的观剧体验,引发网友互动点赞。
京味戏剧讲述身边故事
“要不是消防队的小伙子们,那天的大火得烧成什么样啊,当时他们就像那电影里的蜘蛛侠一样,太勇猛了!”舞台当中,几间平房、院墙、大树、过道搭出一个真实的胡同小院,老城里消防员和小院居民间的故事正在生动上演。
这是今年11月4日上演的京味戏剧《小院故事》,由易立明执导,北京青年主创团队参与演出,讲述北京人的身边故事。
“我是北京孩子,小时候家住广安门,对老城、四合院有难以割舍的亲近感。”驻扎大华排演京味戏,《小院故事》主演、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演员李博感觉自己更接地气了。“推门就是熟悉的胡同、亲切的京腔,青砖灰瓦大树,感觉剧中人物就在我身边。”
除了胡同小院的故事之外,这里还演绎着医生们的故事。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正对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北京协和医院,距离同仁医院、北京医院也不远,立足这个独特的环境特色,易立明特意策划了“医学胜利三部曲”——《科诺克医生》《弗兰肯斯坦》和《我是哪一个》,陆续在中心上演,希冀在剧场里跟观众一起共同探讨人类生命的价值取向。
城市管家有了新角色
从电影院到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是城市更新的悄然步伐。在这其中,更新的不光是百年建筑的功能,还有建筑的主人。
坐落于老城黄金位置,大华的管理方是东城区国有企业——京诚集团。提起京诚集团,很多老城居民再熟悉不过了。每逢风霜雨雪,都是京诚集团的小伙子们24小时严阵以待,在小院里攀高爬低、防汛排险,老房改造、抢修抢险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儿。曾是大华电影院忠实观众、35岁的老北京人崔志强就是京诚集团的老员工。
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投用,他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剧场部经理。除了负责剧场事务,崔志强还兼职成为了灯光师。“先跟着戏剧《我是哪一个》的专业灯光师学习请教,之后自己尝试单独打光操作,效果不错,准备继续深入学习。”他说。
“在大华的设计改造中,我们发挥老房改造的特长,将易立明导演的创意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开始学习建筑如何为艺术服务、为功能服务。投用后,我们开始融入剧组,打造‘京诚管家’的品牌,拓展剧务、票务等新领域,探索老牌企业在城市更新中的新角色、新功能。”京诚集团建国门房屋管理公司执行董事李云亭说。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