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支持,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网信办、北京市文联、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京启幕。“人民艺术家”王蒙,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麦家、陈彦,以及刘亮程、欧阳江河、白烨、刘庆邦、关仁山、范小青、范稳、石一枫等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齐聚现场,共同见证第十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启幕。

邱华栋在致辞中表示,“十月”是北京一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品牌,北京十月文学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的闪亮金名片。“这十年,我们见证了‘十月’品牌从纸上的精神家园,延伸为一处处可感可知的文化空间,见证了文学名家与青年才俊接力耕耘,文学血脉代代相传,更见证了文学在记录历史、描摹现实、展望未来中彰显出的强大生命力。”在“十月”这个共同的文学时空里,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既要攀登新时代的文艺高峰,也要关注个体心灵的细微轨迹,书写波澜壮阔的新山乡巨变,关注有潜力的素人作家,用新时代的土壤为新大众文艺“装台”,让老百姓和普通人民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希望青年作家们都能静下心来,沉潜到社会和生活的最深处,保有持续的热情和好奇心,走出书斋、走进田野,感受这个时代创造力的八面来凤。

第四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名单在现场揭晓,周宏翔、林为攀、顾拜妮3位青年作家入选。王蒙和邱华栋共同为本届入选作家颁发证书。王蒙在致辞中亲切勉励青年作家们,珍惜青春经历,保持创作耐心,不断锻炼学习,以真挚的笔触书写时代,写出属于青年一代的真诚之作。
“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是由王蒙先生捐出个人稿费,在中华文学基金会设立的“王蒙青年文学发展专项基金”运作开展的第一个持续性项目,寄托了他对新时代文学、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写作者的热情期望。林为攀在致答谢辞中说,文学的价值在于记录,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同寻常,对我们又是重要的,值得被深深回味。将牢记王蒙先生对青年作家的深切嘱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创作之中,让文学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以“文学映照时代生活 十月汇聚青春力量”为主题,阿来、麦家、刘亮程分别作主题演讲。阿来在题为《文学向未来》的演讲中提到,面对技术的快速迭代,文学应坚守对人性的洞察与对生命的关怀。文学反映社会、追求审美的精神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消逝,人类对深刻故事与优美文字的需求永恒存在。他呼吁文学界以开放心态融入新表达,承担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使命。
在题为《文学拥抱生活》的演讲中,麦家探讨了作家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小说的真实。他以炼钢为喻,认为写作需要不断淬炼现实,呈现如钻石般恒久的精神价值。同时,他借海明威名作《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豹子”的意象,谈到作家应勇于挑战情感与精神的极限,探索一种“极限真实”,以此丰富人类的情感世界。
刘亮程从长篇小说《本巴》出发,分享了何为“大地上的文学”。他回顾了自己在新疆木垒书院与土地风雨相伴的写作岁月,谈到自己的创作根植于这种触摸得到的现实大地:一只脚在田间劳作,另一只脚迈向文学虚构的远方。“文学可以有一万种虚构,但只有一种真实——那就是大地,以及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

开幕现场,“新大众文艺·北京创作计划”正式发布。王柳云的长篇小说《君迁》、小海的诗集·摄影集《温榆河上的西西弗斯》、李琭璐的报告文学《青年医生》、林遥的长篇小说《大明边墙》、阿依努尔的非虚构作品《单身母亲日记》、六个葫芦的网络小说《时停起手》成为首期入选作品。据介绍,该计划将依托北京作协与“十月”品牌资源,构建“创作-出版-传播-互动”闭环,推动文学融入大众生活。

现场还设置了作家读者互动环节。刘庆邦、关仁山、范稳等“十月签约作家”代表接受“《十月》·共读派”读者代表的献花,并与读者亲切交流,气氛温馨热烈。“《十月》·共读派”由北京出版集团于今年8月发起,通过共读计划促进编辑、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深度沟通,提升公众的文学参与感。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主承办及支持单位领导,中宣部、中国作协及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出版界、文艺界嘉宾。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期间,将举办新书发布、创作分享、作品研讨、名家讲座、文化市集、行走采风、国际交流、少儿阅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旨在进一步凝聚作家力量、推动精品创作、促进全民阅读,助力“书香京城”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