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柔探源万年前人类往事

  • 2025-05-07 15:45:00
  • 北京日报

近期,在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汤河口镇等北部山区乡镇的山岗上,常能看到身着考古马甲的工作人员。早期人类用的刀子,春秋战国到汉代常见器型灰陶豆的残片……考古人员发现的这些物件让当地村民感到新奇。

2023年,市考古研究院启动北京地区早期遗址考古调查工作。怀柔哪些地方有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从史前到历史时期是否连续,北方和中原文化如何影响北京地区……这些历史之问,或将有新的解答。

从哪儿下手?

2023年,市考古研究院启动北京地区早期遗址考古调查工作,计划沿着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泃河五大流域开展系统性田野调查,怀柔区的调查今年3月启动

京郊大地,广袤无垠。想要寻找几千年到上万年前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从哪儿下手?

“我们平时调查前,会先查阅当地的历史地理和考古发现资料,但具体村庄的地形地貌,我们并不太了解,会先跟老乡打听,你们这哪儿有土坎、哪儿有地势比较高的土梁等,之后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和当地地貌,再去现场寻找。”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王佳音介绍。调查工作开始前,怀柔区文旅局整理提供了相关资料。

为什么要找土坎和土梁呢?

“本地部分土坎和土梁属于地貌学中所称的二级阶地,通常地势比现有村庄要高。这种地貌在北京不是到处都有,在怀柔的白河、汤河流域保存比较多,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早期人类的遗物。”在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的一处山坡上,王佳音指着眼前的土岗说。

人类尤其是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通常会居住在离水既近又不会被淹的地方——一级阶地上。沧海桑田,地势抬升,河水持续下切,原来的一级阶地会被抬高为二级阶地。

在判断哪个土坎土梁属于二级阶地时,王佳音介绍,眼前的土岗剖面下能看到砾石层,证明这里当年是河道。再从上往下看,顶部松散的土层是后期耕种活动形成的表土。其下有浅黄色土层和红褐色土层交替分布,早期遗存多发现于红褐色土层中。

一处果园里,技工还使用洛阳铲打探孔来观察土层变化。洛阳铲不断挖深,3米、4米、5米,取出来的土柱的颜色也随之变化:浅棕色、红褐色、浅黄色……

“这里的文化层基本在地表下15厘米到180厘米之间,后续我们要发掘,就可以照着这个深度挖。”王佳音说。

什么样的才是遗物?

找到二级阶地后,如何寻找早期人类的遗物呢?

王佳音从车里拎出一塑料袋石头和陶片,倒在地上,给大家展示。这是之前调查的成果。

“这个,我们叫石片。”她挑出一块小石头开始讲解。这块石头有一面相对较平,但能看到一个凸起的点。“这个面叫劈裂面,这个点叫打击点。”

古人相中一块石料后,就会用另一块石头砸它,被反复砸的受力点就是打击点。砸了几下后,石头裂开了,掉下一块,石料变成石核,掉下来的石头会形成一个比较光滑的劈裂面。沿着打击点,在劈裂面上会形成放射线。根据石料的不同,有的劈裂面上还会有鼓起的地方——打击泡。古人砸一块石头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工具,所以石片通常会有像刀刃一样的边缘。现场,有的石片边缘还能看到使用过的磨损痕迹。

“刚开始我们的技工也不认识,我给他讲了石片的特征,告诉他,就找像刀一样好用的石头,他很快就学会了,这些很多都是他们找到的。”王佳音说。

大家都围上去,在一堆石头、陶片中学习文物知识。

“这个图案很大!”“这不是图案,这是春秋战国到汉代都很常用的器型灰陶豆,它的把断了留下的疤。”“这是绳纹吗?”“对,商周时期最典型的纹饰……”

据介绍,怀柔区的田野调查已覆盖50多个村庄,发现了近20处人类早期活动遗址或采集点以及大量遗物。这些遗址有的是以前记录过的,有的是新发现的。此次调查将持续到年底,后续还会开展土壤采样和整理等工作。

“我们也不是特别好的才捡,初步判断比较有代表性的遗物,就会收集。”王佳音介绍,这些遗物会带回实验室,进行清洗、拍照、归类、绘图、存档,用于研究。

这项研究有何意义?

对北京早期人类和文明起源的调查,意义何在?

“一个是补充北京地区文化发展的序列,现在有一些地区的发展序列还不是很完善。比如,人类什么时期开始在这里活动,不同时期是什么文化面貌,把这些尽量补充完整。”王佳音介绍。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曾开展过多次田野考古调查,但此后除了日常普查,没有再进行过系统调查。早年间的调查工作受技术手段和学术目标的影响,有一些局限,如早年对怀柔区的调查,只重点关注旧石器时代。而此次调查,关注的重点将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另外,调查也是为了了解早期人类扩散情况和分布规律。“北京地处中原和北方文化的过渡地带,两者对本地的影响此消彼长。通过调查了解早期人类遗址的时代、面貌和分布情况,能够还原这一过程。”王佳音说,包括了解早期人类和现代人在本区的扩散和交流情况等。

据了解,房山区和门头沟区的田野调查在去年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撰写报告。调查有很多新发现。比如,房山区在琉璃河遗址周边发现了更多西周时期的小型聚落,这些聚落的文化面貌还需要更多发掘成果来证实,但可以看出,随着燕都在琉璃河地区的建立,周围的小型聚落也相继进入了人口增加、文化繁荣的发展阶段。

  • 编辑:吴丽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