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这些皇家宫殿,品味悠久历史

  • 2024-07-10 11:21: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在千百年的岁月中,这里留下了众多的皇家宫殿。它们宛如一本本尘封已久的史书,等待着有心人来翻阅。在暑假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皇家宫殿,品味它们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

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是北京地标性的建筑。祈年殿建造受到了“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和“天蓝地黄”传统观念的影响,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

在建筑构造上采用上殿下屋的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气势巍峨。殿为砖木结构,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依靠28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殿顶重量。这些柱子和横枋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内围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间12根柱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

殿内地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

祈年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表达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和对丰收、太平的祈愿。

1998年12月,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作为中国皇家祭坛,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和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传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

观德殿

观德殿位于景山公园的东北侧,紧邻护国忠义庙西墙,始建于万历二十八年五月,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皇帝观看皇子和臣子们射箭之处。《康熙起居注》记载:“帝多次在此召见各地总兵射箭并赐茶。有时亦命宗室亲王在此射箭。” 

为了提倡忠勇神武、舍生取义和亮节成仁的精神,康熙皇帝在射箭之余为观德殿东边的护国忠义庙题写了“忠义”匾额,并将护国忠义庙前面的这两株并立古柏命名为“二将军柏”。

到了乾隆时期,1748年,孝贤皇后去世,乾隆悲痛万分,动用八千余工匠挪盖了新版观德殿,用以停放皇后出宫的棺木,于是观德殿就成了清代帝后的“殡宫”,即皇家殡仪馆,用作已故帝后停灵和举行祭奠仪式的场所了。同时,在旁边还加建了一座永思殿,作为皇帝在居丧期间的临时办公场所。新观德殿建成后,乾隆常常到访,亲自为皇后奠酒,并写下了多首情真意切的追悼诗。

观德殿的正殿面阔五开间,歇山顶大殿。两侧则是单檐硬山顶三开间的东西配殿,三座殿宇均覆盖着黄琉璃瓦,目前被辟为展室。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景山西街44号景山公园内

皇家祭祖建筑群——太庙

被誉为京城九坛八庙之首的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院,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紫禁城布局采用“左祖右社”的理念,太庙位于紫禁城外东南方,午门至天安门间御道东侧,与社稷坛隔道相对。

太庙有内外两重围墙。外重墙东西宽约 206.87 米,南北长约 271.6 米,比例近 3:4,与社稷坛尺寸相当。内重墙东西宽 114.56 米,南北长 207.45 米,比例为 9:5,象征天子之居。外重墙宽和内重墙宽的比例也是 9:5,与紫禁城三大殿院落手法相同。

内重墙内中轴线上有前殿、中殿和后殿。从内重墙四角画对角线,交点落在前殿中心,证明前殿在院落几何中心。以该交点为圆心,交点至内重墙南墙(或北墙)距离为半径画圆,前殿东西配殿南山墙和后殿东西配殿北山墙的四角恰好落在圆弧上,这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中国古代太庙的形成不仅仅是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规模变得宏大,构件变得精细的结果,其蕴含的礼制思想更是太庙建筑的灵魂所在。

踏入太庙的那一刻,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眼前的建筑宏伟壮观,红墙黄瓦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漫步在太庙的庭院中,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皇家祭祖的庄重仪式和对祖先的深切缅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不禁感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

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北二环东南隅,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初为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乾隆年间,改建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被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为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历史上,雍和宫发挥了加强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关系的重要作用,为多民族文化交流与国家统一作出贡献。其寺庙建筑、馆藏文物、佛事活动及对外交往体现出民族文化交流与多民族相融共生的历史事实。

雍和宫南北约跨400米,是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雍和门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殿等六进大殿和七进院落组成。东西两厢设有讲经殿、时轮殿、药师殿、密宗殿,雅玛达嘎楼,照佛楼,及被辟作文物展室的戒台楼、班禅楼。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寺内石狮、宝坊、殿宇、亭台、楼阁俱全。油漆彩画,金碧辉煌。不仅是中国寺院建筑形式的完整体现,还有汉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雍和宫的大经堂——法轮殿,其建筑的顶部既是仿西藏建筑的风格,五座琉璃镏金宝瓶状的天窗顶饰,加强了古刹的神韵更显庄严华美。雍和宫各殿堂供有众多的佛像、唐卡及 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雕龙的大佛龛和十八米高的白檀木大佛成为雍和宫木雕工艺的三绝,以大、奇、精著称。藏品中,有许多是十六世纪以来西藏上层人士、高僧大德进献给皇室和本庙的珍贵礼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雍和”,意为“融洽、和睦”,透过寺名可以看到,雍和宫从建成之初,就承载了期盼统一、团结、安定、和谐的美好祈愿。而雍和宫的设计,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每一根柱子、每一块石板、每一尊佛像都展现了古人的匠心独运。走在寺院的长廊里,每一步都似乎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每一面墙都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在喧闹的城市里,雍和宫是一个让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当你走出雍和宫的时候,你会发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雍和宫这样的实体,静静地存在,在时光的长河中讲述着不朽的故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

  • 编辑:王静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