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中的安静一隅

  • 2017-11-21 09:52:52
  • 北京晚报

言几又书店的角落里,放有坐垫以供读者阅读。

如今,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的生活愈发方便,但是宁静却被打破。城市美轮美奂,却难得一隅让人静下心来读书。

对一些喜欢读书的人而言,只好在书店中席地而坐或者到24小时营业的书店中畅读一夜。由此,一些书店开始在店里为读者提供舒适的座位,形成以阅读为核心的空间。

本期,记者走访了多家可供读者在店中阅读的书店,以期带领读者在喧嚣中感受安静的一隅。

1、书店阅读空间功能各不相同

城市在不断扩张,生活设施也日趋完善,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想找到不受打扰的一隅安静读书,仍然不易。所以便有一些书店用温馨的布置、舒适的阅读环境吸引读者前来选书、看书。

记者到建投书局、正阳书局砖读空间、言几又书店、“猫的天空之城”书店等广受读者欢迎的书店,探访各自的阅读空间。

建投书局紧邻广渠门内大街,位于广渠门内地铁站西侧。这家书店属于建投集团旗下,以人物传记为经营主题。从《图本茅盾传》到《加西亚·马尔克斯传》再到《亚当·斯密传》,古今中外,收纳颇广。店内还有一些老北京文化类图书,记者探访时书店内还设置了一张专门展示汪曾祺作品的展台,汪曾祺的生活趣味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店内还售卖一些经典文学读物以及童书、画册。店内并不出售饮品,设有十余个座位专供阅读。记者在店内时刚过中午,有几位读者正在店里看书。

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在西四南大街上,从西四地铁站D口出来向南走不远有座万松老人塔,其所在的小院就是正阳书局经营的文化阅读空间。院中设置了几组桌椅,秋风吹过,沙沙作响。记者坐下,正赶上一位店员从院中北侧的房间出来,热心地问:“喝茶吗?”如果天气暖和一点的话,在午后阳光的陪伴下,在院子中喝一杯茶、看一本书,一定是惬意的享受。院子南北的厢房都是正阳书局的店面,它主要经营与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种书籍、图册资料。另外,书店还有一些二手书,店老板根据每本书的珍贵程度重新定价。

位于海淀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言几又书店空间颇大,店内售卖的图书种类颇多,因为处于创业园区附近,店内有许多经营类、互联网经济类的图书放在一进门的地方展示。书店的文创产品(包括一些文具以及许多八音盒)和新书在经营类图书对面的空间展示。一直向里走,穿过这个空间便是文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的空间,书架沿墙摆放、直达屋顶,中部有平展台,房间四角各有一块坐垫。记者探访时有两位读者正坐在上面阅读。书店的另一侧是咖啡厅,记者看到这里的顾客几乎都在读书。书店二层没有开放,但是根据活动预告,可以了解到书店二层会用于一些签售、读者见面活动。

“猫的天空之城”书店位于朝阳区长楹天街购物中心3层,也是一家连锁店。店内大体分为两部分,靠近窗户的一侧全是桌椅,明亮的空间会让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书店的另一半则是文创产品以及水吧吧台、收银台。店内的书以畅销书为主,基本都是颇受大众欢迎的小说作品。据经常光顾这里的读者阿木(化名)说,很多人一早在书店刚营业时便进店占座,一呆一天。“可能跟周边居民娱乐生活都集中于这个商场有关。这家书店是一个适合看书的地方。”

万科青青小区中的读易洞曾经在爱书人中广为流传。它最初在大望路华贸附近经营,几年前悄然搬到了万科青青小区。记者探访时书店没有营业,通过电话联系上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书店平时不营业,只是定期举办读书会时才会开门。读书会的信息则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

接下来记者探访了百子湾金泰大厦内的井观书房。因为在大厦的天井平台经营,井观书房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记者探访时只有两三个顾客在那里看书。

三里屯老书虫书店算得上“久负盛名”了,店内藏书很多,主要是外文原版书,也有莫言、刘震云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英译本。一进店便能闻到吧台里传来的酒味。店内分为三个区域,其中两个光照不足,客人也多在聊天、吃饭或者处理工作,而另一个较为明亮的空间有一男一女,在聊着天。据老书虫的顾客介绍,店家会给买过书的顾客发送举办读书会的通知,书店也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平台。但这里似乎并不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在夜色降临之前,记者离开了这里。

2、到北京出差必到旁观书社

在记者探访的众多书店中,798艺术区的旁观书社是非常适合在店里阅读的好去处。从798艺术区的西门进入园区,一直向东走十分钟左右便会在一个十字路口的西北角看到旁观书社。书社门口摆着盆栽、几块小黑板。天气好的时候,偶尔还能看见一个留着长发的白人老头坐在这里。老头叫克雷,美国人,是旁观书社创始人吴敏的朋友,他经常来书社。吴敏是个温和的人,有很多朋友,他们常来书店聊聊天,晒晒太阳。

吴敏给她的书店注入了一种柔软而温暖的味道。整个书店呈“L”形,大门两侧是白色铁书架,摆着推荐新书。往里走是一个砌在墙上的白色书架,每个正方形格子里面都摆满了书。书店的库存放在上面的格子里,读者有需要,店员便会爬上白色梯子。

这组书架对面是柜台,柜台外侧也展示着书。从这里向左转,摆着平展台和书架,上面有哲学、哲学思考、“最美的书”(一些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项的中国图书)、旅行等分类。有意思的是,这里有一个分类叫做“诗的歌”,“因为诗本来就是可以唱的啊。”吴敏欢快地解释道。确实,无论古今中外,诗都是可以唱的。所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便是此意。

从柜台处往前走,就能看见旁观书社为读者准备的几套桌椅,桌上摆着台灯。白天,冬日的阳光会透过落地玻璃窗洒进来,拂去读者身上的寒意;晚上,台灯蕴开柔和的黄光,轻轻笼罩读者。

从柜台一直向里走便是几个平展台,吴敏找来了几张不一样的桌子贴墙摆放。上面摆着几十种图书。有小说也有非虚构写作类的书籍,而且同一书籍还展示着不同的版本,比如《山海经》就有至少三个版本。另外,还有中文版的美国漫画。书店最里面仍是整面墙的白色书架,在配套的白色梯子上贴着张纸条,提醒读者不要自己爬上梯子。

店里的白色木地板有些斑驳,有些地方踩上去,还有吱吱呀呀的声音。吴敏轻声说,“这样更能让人放松。书就应该是让人在放松的状态下到处翻阅的。如果书店弄得读者这不敢碰那不敢动就不好了。”

旁观书社就是用这种平易近人吸引了众多读者。2008年旁观书社开业之初,有个外地读者路过时,便进来逛了逛。多年后,这位读者又来北京出差,看到书店还在,觉得非常庆幸,便再次走进书店,兴奋地向吴敏讲述多年前来书店的故事。还有一位读者每年冬天都会来北京出差,抵京后一定会来店里坐一坐,翻翻书,晒晒太阳。

旁观书社处处都散发着温暖的人情味,如果非要挑一点“不近人情”的地方,那便是店门口的一句提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许拍照!不许拍照!不许拍照!”吴敏很认真地解释:“因为有的人会不小心忘记关掉手机的声音,拍照的时候会‘咔嚓’一声;有人为了照好一点会到处移动,这些都会打扰到其他看书的读者。”

记者特意挑了一个没人的时候为书店照相,店员看见记者举起手机,还是会下意识地劝阻。吴敏说:“现在拍照变得很容易了,有的人需要记住什么事情就用手机一照就行了,其实反而记不住。拍照打断了感受空间的过程。如果你觉得这个环境给你的感觉很好,就应该用心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

3、从工科女到书店创始人

旁观书社的风格与吴敏对自己在性格上的希望一样。她希望自己“外圆内方”:外表圆融,内心“泾渭分明”。内心的泾渭分明其实是心灵的独立,这也是吴敏为书店取名“旁观”的原因。“旁观”是吴敏的处世态度:保持理性、自立而又开放的态度,做一个有丰富思想的独立个体,“旁观者清”。“处世客观公正,阅读也是这样。”吴敏有自己的阅读理念,“用自己的经验与作品交流。通过阅读不断更新、改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说起开书店的原因,吴敏觉得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吴敏希望做一个独立的人,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所以她选择了开书店。在此之前,吴敏做过很多种工作。1995年从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专业大学毕业之后,吴敏进入了航天部下属的一间科研所;1997年又转做市场和人力资源工作,之后跳槽开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后来还经营过餐厅。在租下现在的店面之前,吴敏都没想过开书店,后来偶然有一天,她觉得这里最适合开书店,这样就可以少一些迎来送往,多一些自在。于是在798艺术区,就多了这样一家有人情味的书店。书店一开就是9年。因为专注于书店,吴敏觉得9年时光很快。

除了店主吴敏,店里还有两个人,她们都是女性——三个女人唱了一台关于阅读的戏。三人每天都会坚持阅读,保证在两小时左右。“店长和店员每人每月能看5到8本书。我可能看得细一些,没有她们看得多。”而且,她们三人看完自己感兴趣的书后,还会互相交流。

记者采访时,吴敏正在看几本新出版的书。她很喜欢简单朴素的文风,给记者推荐了《马雁散文集》。翻开这本文集,一股简洁利落的文风扑面而来。

4、其他书店老板也来逛

因为吴敏爱阅读、勤思考,所以旁观书社选的书都很受读者喜欢,甚至许多同行都对旁观书店的书赞不绝口。彼岸书店的老板常来这里逛,并将这里视为他最喜欢逛的书店之一。吴敏回忆,曾经有个读者来店里逛了2个小时,挑走了一万多码洋的书。

旁观书社希望通过书店的选书,表达自己对于书的观点、态度。吴敏把卖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书店挑选书、推荐书;二是读者进店,打开书,然后购买。“这两个环节中,只有第一个环节是可控的。”吴敏选书自然会考量出版社、作者以及品牌等因素。比如,在挑选翻译作品时特别注重译者,她更倾向于老一代译者;在选择文学类书籍时,吴敏对一些年轻人写的书比较谨慎。因为在吴敏眼中,有些年轻作者的感悟大多是对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牢骚,难以引起自己的共鸣。

吴敏还会挑选一些能够帮助作者在某一领域起到知识建构作用的“入门”书。比如,在冷门的人类学领域,她曾为客人挑了一本《天真的人类学家》,该书讲述了英国人类学博士奈吉尔·巴利为了研究喀麦隆某个鲜为人知的部族而进行田野工作时的见闻。这是巴利博士的第一次田野工作,妙趣横生也十分惊险,竟差点成为他最后一次田野工作。这本书内容丰富有趣,能帮助对人类学知识感兴趣的读者打下基础。

为了能让读者翻开自己挑选的书,吴敏会为许多书写“书引”。她看完书后在五颜六色的便笺纸上写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感受,然后把便笺纸的四边细心地用双面胶贴在试读本的一角,供读者参考。如果连试读本都卖出去了,她便会把书引取下,等再进货后贴上。有趣的是,一些读者会专门购买店里破损的试读本,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书更有味道。

吴敏还会在店门口的几块小黑板上分别推荐几本她喜欢的书,记者第一次到店时,黑板上推荐的是《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过段时间再去,发现推荐书目变成了《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以前,吴敏还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推荐些书,但她渐渐发现,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太快,自己的推荐很容易被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当中。所以她不再通过网络推荐了,转而只实体书店推荐。当时,在网上推荐书时,会有一些朋友让吴敏在店里留书,吴敏反而会劝他们:“我推荐是因为觉得这本书好,不是想让你们找我买。去网上买是一样的。”吴敏特意强调:“推荐不是推销。”

现在吴敏很少刷微博或者朋友圈,她把这些时间都整合起来:“现在很多人都说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其实干吗不把这些时间都整合起来,放在一起专注地做事呢?”

实习记者 袁新雨

采访手记

除了以上介绍的书店,北京城里,还有很多书店,比如三联等老牌书店以及单向街、字里行间等远近闻名的连锁书店都有专门的阅读空间,而且各具特色。“角落·书香”第一期介绍的彼岸书店甚至还为读者提供书房,库布里克书店也是采取了咖啡与书店共同经营的模式。第二期中的盛世情书店虽然简陋,但仍有读者愿意在逼仄的过道中看书。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此番走访的书店,虽然都有一定名气,但也发现这些书店所销售的书籍颇为类似,比如《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故宫日历》、东野圭吾等热门图书,是大多数书店的“标配”。这些书店分布在不同地区,他们购入类似的书籍,可以满足附近大部分读者的需求,这固然是一种稳妥之选。不过,在记者看来,一间书店卖不卖饮品、文创产品有没有创意,都不是决定它优劣好坏的标准。书店吸引读者的核心仍然是“人无我有”的好书。

作为读者,如果能为了淘到一本好书,“踏破铁鞋”找到它的“独家经销商”,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幸福。  实习记者 袁新雨

  • 编辑:李蕾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