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金沙江畔》月末首演(图)

  • 2017-07-21 12:56:59
  • 北京晨报

“北上,北上,铁血雄心,谁能阻挡……”在国家大剧院排练厅,即将于7月28日至8月2日迎来首轮演出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金沙江畔》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戏剧排练,这也是该剧的首次戏剧联排。

《金沙江畔》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倾力打造的一部原创民族歌剧。该剧由作曲家雷蕾,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指挥家张国勇,导演廖向红领衔打造,王凯、王泽南、王喆、王丽达、刘珊、陈冠馥、关致京、黄延明、王宏尧、张卓、王鹤翔、梁羽丰等众多活跃在当今歌剧舞台上的实力派歌唱家领衔主演。

从6月20日该剧进入戏剧排练阶段以来,担任主演的歌唱家在导演廖向红执导下,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揣摩人物性格,而导演廖向红也在排练中常常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不断激发起演员们的二度创作热情。廖向红期望“剧中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群像画面,能成为长征精神的象征,深深嵌入观众的视野、脑海、心灵……”为了激发演员的表演,表现出红军“跋涉”的艰辛,廖向红导演在排练厅中一遍遍地进行示范。剧中有一处表现卫生员无药救治受伤的金秀而感到窘迫的舞台细节,在排练中,廖向红为了让饰演卫生员的演员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窘迫感,亲自“演”起这一角色。而所有的演员也被廖导的艺术“能量”所感染,对人物进行着精细的打磨,以求在表演中由内而外地刻画出剧中人的情感与气质。

据大剧院介绍,自7月5日以来,舞蹈演员与合唱团也先后加入《金沙江畔》的戏剧排练。宏大的排练场面,让每一个人都真切感受到那段革命岁月的壮烈与艰辛。《金沙江畔》的合唱段落丰富动听,合唱队员们将自己代入到时代之中,用不同的音色和情绪塑造出红军、藏民和民众等众多角色。对于舞蹈演员而言,他们需要用肢体来表现红军“跋涉”的艰难,表现在长征过程中前有险阻后有追兵的境地,跌倒、翻滚、大幅度的“跋涉”等动作,为《金沙江畔》构建出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此外,八位参与排练的平均年龄只有7岁的“小演员”,也表现得十分认真投入。

在舞美与服装制作方面,歌剧《金沙江畔》于7月18日开始进行装台。目前,服装的制作与试装阶段也已经全部完成。在记者的探班中,导演廖向红、剧中男女主角王凯、王喆都对记者介绍了他们对这部歌剧和角色的认识和体会。

导演廖向红:用歌剧语汇解读“长征精神”

《金沙江畔》,60左右的观众可能不感陌生, 20世纪60年代曾由电影、评剧、越剧等艺术形式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创作了多部作品。但是,以具有戏剧艺术皇冠之称的歌剧样式来演绎尚属首次。如何用歌剧形式开掘长征题材?用歌剧语汇解读“长征精神”?是主创团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歌剧《金沙江畔》讲述了红军先遣团在团长金明带领下,成功攻破敌军,以严明的纪律和民族政策消除藏族姑娘卓玛对红军的误会,赢得藏区土司桑吉的信任成功借道,使红军主力得以继续北上的剧情。塑造了金明、金秀、金万德等一组红军战士形象,以及卓玛、桑吉等藏族同胞形象,从一个局部、片断来展现红军的长征伟业,形象、有力地道出了红军为何能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人类伟大奇迹的答案。

主创团队在创作歌剧《金沙江畔》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图片史料,并沿着当年红二方面军渡过金沙江、取道藏区的路径做了考察和体验生活。当我们面对白浪滔天、汹涌奔流的金沙江水,两岸令人心惊肉跳的悬崖峭壁时,不由得对大自然的造化心生敬畏之感;同时想象当年红军在缺衣少食和敌人围追堵截的严酷条件下,何以在这无路险境中跋涉、攀越时,惊叹其何等艰难之余,更生崇敬之心,仰慕之情;当我们在红军取道藏区、停留休整的香格里拉,在雪山、草原、密林、古镇、纪念馆寻找当年红军留下的脚印时,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藏区民风的淳朴,红军与各族同胞的鱼水情深……

我们将体验生活获得的感悟、触发的思索、唤起的激情渗透在歌剧《金沙江畔》的创作中,努力用歌剧艺术的语汇讲好充满戏剧张力的动人故事;用具有历史真实和生活质感的造型形式去呈现金沙江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用凝聚时代节奏、鲜明民族特色的旋律来呈现历史的回声、红军的足音和民族风情;用演员精湛的演唱、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表演去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展现红军战士之间的友情、亲情,与各民族百姓的同胞情,以及红军团长金明与藏族姑娘卓玛纯真挚朴的爱情……

王喆:《格桑花》四次出现功能各不相同

对于这个角色我还是很有信心的。这部戏是我演的第三部歌剧,卓玛姑娘这个角色让我觉得非常有新鲜感。另外,这也是一个战争年代的戏,之前有其他作品作为参考,比如电影、评剧,但是以歌剧的形式,还是第一次呈现给大家。

之前,对韩英、刘胡兰等等这种类型比较熟悉。但类似卓玛这种藏族姑娘,虽然也是军民鱼水情,但是她的身份不同,她是代表老百姓,又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同时,又是公主,这个少数民族的姑娘对红军,从最开始的误解,到一步一步地认可,一步步地爱上,最后,连金秀的孩子,都留在她身边抚养。所以,可以说这个戏有好几个感人的点。卓玛是一个十几岁的少数民族姑娘,要遵循藏族的特点,但是如果纯按藏族的唱,当与别人对戏时,又很不搭,因为王凯是唱美声的。所以我要调整,让大家听着舒服,我自己唱的舒服。这也是对我的考验和锻炼。

在排练前,我们就已经把《格桑花》录了。但是在排了两三场之后,就觉得,我可以唱得更好。当你真正去和演员搭戏,真正演起来,就会觉得唱《格桑花》的情怀更加深刻。

王凯:军人气还是温情,这是个问题

我觉得金明是我演的这么多角色中的一个综合,他是个能文能武的人。不像《洪湖赤卫队》的刘闯,是一个武将,也不像《方志敏》有着极高的政治思想,《长征》的彭政委讲的第四方面军,这部戏是第二方面军,虽然路线一样,但我们是先遣军,讲的是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所以我觉得这个人物是一个全面的综合。

在音乐上来说,我的两三首咏叹调,非常好听,唱起来非常过瘾。不同于之前的角色比较少,而这个角色从头到尾贯穿,很有挑战性,每个唱段都不一样,包括和卓玛的爱情故事,都是不一样的感觉,也算一个红色浪漫。

我觉得这个角色最大的难度在于金明每一场内心的变化。因为每一场都是不同的,并且这个变化是非常快的,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想,就需要马上做出改变。比如与卓玛的第一次见面就挨了一刀,再见她时,又若无其事,接下来又与她产生了感情,最后,又依依不舍。每一场都不同。还有,金明是个军人气十足的角色,廖导要求我放下军人的那股劲儿,更温情一些。但我是军旅歌手,总觉得军人就是有那么一股子劲儿,再温情也不能丢了。这个分寸如何拿捏还真需要费心思呢!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本版摄影 记者 柴春霞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