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40有惑50不知天命

  • 2017-05-26 10:12:45
  • 北京青年报

◎剀弟

“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这句话是宋冬给自己艺术做的一个注解,但是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可以很丰富。宋冬强调自己的职业是生活,业余做艺术,而宋冬也深知一点,百姓生活是他艺术作品的特色,也是他的个人特色。

一提到宋冬和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这种判断在参观完外滩美术馆的展览后仍如此。《不知天命》是艺术家年届五十的一次回顾展,也是个人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这一份亲切来自作品的自传性质,也体现在展览题目的自嘲,我们都知道《论语》里的五十知天命,而宋冬在《四十有惑》之后,五十《不知天命》,这一份自嘲也包含着坚定。

最开始接触到宋冬的作品,让人惊讶他的创作这么接地气。北京的胡同建筑、旧家具、日用品都可以拿来改造创作,而且他的路数完全不是杜尚式的,并没有颠覆物品原有的意义,或者说,他不是要将日用品变成艺术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肯定物品的价值,展现背后的某种智慧。

穷人的智慧·小时候的家

最具有代表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奠定他的艺术家身份的,是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巫鸿策划、宋冬和母亲赵湘源的展览《物尽其用》。拿着一份户口簿和钥匙的邀请函,你将进入一个家庭的记忆现场。由各类日用品小到牙膏大到建筑框架的物品整齐而密密麻麻,活像一份生活日用品博物馆。宋冬的母亲因为丈夫的突然去世,开始变本加厉地保存收藏日用品,最初是不舍得丢掉。这是一个激起集体私人记忆的场所,但赵湘源的日用品收藏,则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物尽其用》展览透露着浓浓的生活痕迹和气息,物品所有者的讲述和互动又加重了这种感觉。宋冬不仅策划展览,也是深度参与者,共享最为私密的家人情感。通过这次展览,他的母亲赵湘源通过整理、述说走出了对丈夫的怀念,而宋冬则通过展览,完成针对母亲的艺术治疗,也重新反思跟父母的关系。

《不知天命》中有不少作品带有自传痕迹,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艺术是宋冬很多作品的逻辑。《穷人的智慧》最明显。在今年的展览中,《穷人的智慧:宋冬馆》再建了一个二层的小楼,这个双层架构是由回收的旧门窗和旧家具还有艺术家旧居材料组建成的,这是宋冬从2005年开始着手实施的一系列装置作品之一。在二层五平米大的空间里,宋冬重建了他记忆中小时候的家,家具被重新改造和拼装,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节省空间。而在展览的另一处,宋冬则重建了生活起居空间《我的第一个家》,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他说,这是父亲的艺术。

带有个人经历的作品还包括二楼的“露天电影之光”《背影》,宋冬用织物重塑了露天电影的光线,从入口墙上模拟放映投向巨大的幕布,幕布背后零散摆放着50个小板凳。两边的墙上则是记忆里的各种电影片头和片尾。露天电影是同时代人的共同童年记忆,因为抢不着座位,我们也从银幕背面看过电影,而且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日用品·艺术品

“在世界各地参观展览,我经常看到不能打动我的艺术品。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却能让我感动。我喜欢将我的艺术创作处在模糊的地带。我所创作的到底是不是艺术?我把它称作不是东西的东西。”宋冬说道。

将生活转化成艺术品,最直接的是材料的回收使用,除了《穷人的智慧》,展厅一楼入口处以回收窗户再做的《镜厅》,用普通人的窗户配上镜子,拼贴成巴洛克风格的室内装饰效果,说明常见的日用品在不同处理下可以反映不同的文化语境。历史材料可以转化为艺术,比如三楼的标语通道。几十个历史上流行的标语条幅紧密排列,像穿过一个革命时代,最后通向一个无字碑,可以任由你去书写,而水印很快会褪去。同行参观者写了一个拆字,拆字很快消失不见。

《无痕碑》则让人联想到宋冬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水写日记》。他从1995年开始,每天晚上在大块石头上用毛笔蘸水写日记,有时候要覆盖好多次,有时候就一句今日无事。写了,但是什么都留不下。为什么还要写,因为有话要说。

这也来自个人经历,小时候毛笔字写不好,宋冬推脱说是纸不好,结果被父亲要求用毛笔蘸水在井台上练字,连纸都用不上了。而现在写水日记,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立了遗嘱,等过世之后要把自己的骨灰放在这块石头上让风吹走。“因为除了这上面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属于我的。”

写了也白写,白写也要写。除了突出过程,这也是创作者的一种态度。宋冬早期的行为艺术《印水》和《哈气》背后也有同样的理念,无论是用印章在拉萨河印水,还是在天安门和后海地面上哈气,结果都是徒劳,但结果的消失并不能否定行为本身。

一十无忧·二十不羁·三十不立

宋冬本来是油画专业毕业的,并且在大学期间作品就进入了全国美展,但他1994年的第一件为人所知的作品《又一堂课,你愿意跟我玩儿吗?》则综合了装置、录像、绘画和表演,结合自己的中学美术教师身份和经验,重新安排了一次课堂,用互动模式来吸引公众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这次展览在第一天就被勒令停止,用所有积蓄做成的装置物品,悉数由父亲骑三轮车拉回了家。

宋冬后来创作了一系列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行为艺术,这种特色被巫鸿称为“市井”,而因为行为艺术的即时性,宋冬开始用录像去记录过程,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的《炒水》、《砸碎镜子》等作品。

在展览六层可以俯瞰下层建筑的玻璃地面上,是宋冬为这次回顾展所做的五十只陶瓷娃娃,他们大小都一样,有的在尿尿,有的在当超市导购,有的在炒水,而在进入这个空间的门口,则是宋冬抱着童年玩偶的合影。

陶瓷娃娃是宋冬小时候的玩具,“十几年里,我一直在找我在哪儿,直到有一天,打开家里橱柜里的旅行袋,找到了这个小家伙,小时候玩的、木头做的玩偶,我当时一刹那的感觉是欢愉,就是犯愣,我想这就是我啊,我就是它,它就是我。小时候我唯一的玩伴就是它,每天吊打它,刑讯它,还模仿电影里问它,密电码在哪儿?当我不知道它就是我的时候,我这样虐待它,后来知道了,我就带它去很多地方,还让我妈妈给它做新衣服,所以一直放在我妈妈那儿,我妈妈去世以后,我就找不着它了。到现在都没找到。”

这五十个瓷娃娃,正是不同阶段的宋冬自己,也是他曾经做过的代表性作品的定格。路过这些玩偶,又撞见真人大小的《警察》宋冬,他们排成一排注视着你,等你走到天台,去看用霓虹灯写的宋冬回顾总结:“一十无忧,二十不羁,三十不立,四十有惑,五十不知天命”。回到最开始的宋冬对自己的嘲讽和肯定。

按照惯例,与外滩美术馆合作展览的艺术家一般都会跟建筑空间进行互动。宋冬的展览也包含这一部分,他对建筑外在墙面尺寸和美术馆内部建筑细节和尺寸一一标识。宋冬认为,若人生有个最终的“成品”,那么日常生活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成品”的“草图”,通过给建筑标出尺寸,重新展示前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大楼的建筑草图。与外滩美术馆上一个展览完全不同,宋冬几乎把整个建筑都填满了,并用“镜、影、言、觉、历、我、明”来归纳从一层到六层再到建筑本身的创作,以过程开始,以草图结束。

“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宋冬用不同形式重新阐释了这句话,这么看来,这句可以积极也可以消极理解的狡詰,无奈,辩驳,悲壮,最后都会归于空,这是禅的体悟,也是日常经验。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