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件古代螺钿漆器近日在北京正阳美术馆展出

  • 2017-03-24 08:53:47
  • 北京日报

 张苗苗

200余件古代螺钿漆器近日在北京正阳美术馆展出,品类如香几、案桌、插屏、盘、盒、文房用品等。其中宋元黑漆镶嵌螺钿花鸟纹盘、清代早期黑漆螺钿婴戏图诗文香案桌、清代早期黑漆嵌螺钿双曲香几等较为罕见。

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装饰工艺的总称,是一种最常见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螺钿工艺可分为硬螺钿、软螺钿两类。硬螺钿即为流传使用的打磨贝壳,而软螺钿又名“薄螺钿”,指用“鲍鱼贝”煮出来剥离如纸一般薄的螺钿片,因柔软似纸,习惯上称“软螺钿”,软螺蛤蜊光泽鲜艳,比硬螺钿更具美感。清代诗人刘应宾曾作“螺钿妆成翡翠光”,点出螺钿的光泽堪比翡翠,色泽绚丽,色彩奇幻。

据北京正阳美术馆馆长李彦君介绍,螺钿漆器历史悠久,自夏商以来至今,螺就常用于做珍贵的镶嵌材料及艺术品,其中,螺钿家具最具代表性,耗工费时,价格昂贵。以一件软螺钿香几为例,首先选好木料,一般用于家具制作的木材选用楠木、香樟木等,上面涂胶、抹灰,俗称“腻子”、“灰”等,在胶上粘麻布,麻布上面再抹灰,打平,行内称“披麻挂灰”。灰上再涂抹黑漆,上绘图案,按图把螺钿片剪裁成大小不一的图形,粘在漆面之上(有的依据螺壳色彩不同进行“分截壳色,随彩而施”)。在螺壳之上用针、刀刻划出更加细腻的图案,如人物五官、胡须、衣纹等。高级的物品与螺片同时粘接的,辅以极细铜丝编织的铜线粘接在图案的边、角、柜部位。再用浅色漆在螺钿之上涂一遍,漆干之后,细细打磨,把所有螺钿图案显露出来,有的在螺钿细微部位用刀具挖开漆层,把螺钿露出来,再加以细细打磨,整个工艺才算完成。

北京“西周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嵌螺钿朱漆罍,是已知最早的螺钿漆器。唐代已有螺钿镶嵌家具,大的有茶几、桌等,稍小的有铜镜、盒、奁等,也有乐器。其中铜镜漆背螺钿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唐代的螺钿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温庭筠《女冠子》有诗:“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宋元螺钿漆器在前朝的基础之上有很大发展,文献记载开始多了起来,《宋史》、《格古要论》等古籍多有涉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描述:“绍兴初,徐康国为浙漕,进台州螺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吹诵圣德……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钿……”从中可知螺钿家具工艺之繁,靡费之巨,连皇帝都嫌奢侈,一度禁用。

明代螺钿漆器品种较多,除家具、盘、盒外,又有插屏、挂屏、匾额等。清代是螺钿器的衰落期,北京故宫留存的螺钿漆器主要以清早期为主。元明清时期的螺钿器几乎没有私人作为商品出售,而是官方聘请匠人制作,很少留有作者款识。香港苏富比以2100万港元成交的元代螺钿套盒(为当代螺钿器最高价)因留有“刘绍绪作”名款,是其高价成交的重要原因,可见款识的收藏意义。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