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有个匠人谷 发英雄帖揽“绝活儿”

  • 2017-03-21 15:45:49
  • 北京晚报

马若特的泥人儿乡土气息浓郁。

于连军是如今为数不多的吹埙、制埙人之一。

说起老手艺,老北京津津乐道的是京作特色的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等燕京八绝,天津人为之骄傲的有泥人张、杨柳青年画、风筝魏,河北亦是卧虎藏龙,一代又一代手艺人传承令人惊艳的民间技艺。河北保定市郊的“匠人谷”正在走进公众视野,古村落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将为京津冀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千余名手工艺匠人提供居所和工场,给传承千百年的老手艺注入更多新活力。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文化资源如何整合、发展?“匠人谷”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思考。

■古村嬗变

从明清通衢要地

到匠人之家

大激店位于保定市区西南郊,村东古烽火台遗迹可远溯至商周,明清时期铁路、国道未开之前,车马大道穿镇而过,近至周边府县,远达苏、浙、晋、陕,羁旅行役往来不绝,商贾繁盛。

这座古村落对原有的600多套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建成大型匠人聚集区,免费为匠人们提供加工、居住场地。这里不仅吸纳了诸如石雕、铜雕、刺绣、剪纸等非遗项目手工艺人,还将吸纳那些技艺濒临失传的匠人。

“我们的先人留下令人拍案叫绝的老手艺。我从小喜欢传统文化,喜欢老物件,老绝活的不断灭失让人痛心疾首。”匠人谷项目负责人之一路景涛介绍,匠人谷将打造成一个手工技艺传承基地,传承手工技艺是其基本功能。今年5月,首届中国匠人节将在这里举行。

明清时期古之通衢要地、如今的文化名村大激店,将承载新的功能,成为传统文化、民间技艺集结之地。而随着“匠人谷”的落成,这个水乡古村落有望重现当年商贾云集的风采。

■匠人匠心

老祖宗的东西

传不下去我们是罪人

捏泥人儿的马若特是“匠人谷”首批匠人名录中的一员。

他是河北曲阳县灵山镇辉岭村人,受父亲的熏陶喜欢上了捏泥人儿,“我们县是雕塑之乡。我父亲是美术老师,小时候最多的玩具就是他捏的泥人,渐渐就喜欢上了”。在当地美术学校毕业后到天津美院求学,回乡后他办起了泥陶工作室。

马若特创作的泥陶作品造型纯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下田劳作的老农、推磨盘的妇女、憨态可掬的娃娃,父老乡亲皆是原型人物,其中《太行山母亲》创作原型就是马若特的祖母。村里的老人学会跳广场舞了,隔壁邻居用上手机了,免除农业税后乡亲们奔走相告……他用泥塑记录时代变迁中山村点点滴滴的变化。

捏泥人儿,让马若特闯出一片天地,如今他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部分作品在世博会展出,还跨出国门得到老外的喜爱并收藏。

和马若特一样,于连军对民俗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愫。于连军是如今为数不多的吹埙、制埙人之一。

河北的埙文化历史久远。清末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河北宁津人)音乐造诣颇深,善吹埙,曾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传世。埙在保定有序传承,吴浔源到于连军已是第四代。于连军年少学艺,后游学于各地音乐院校,而立之年再度拜师,系统学习古谱认读、古法演奏、古法制埙。

学成后,于连军开设埙馆收徒,并时常到当地中小学为孩子们教授讲解。让他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埙,除了当地的学生,还有很多人从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专程赶来,随他学习演奏。接受采访时聊起自己难忘的演出经历,年届五十、谈吐儒雅的于连军笑得像个孩子。“有一次在景区吹奏,好些游客过来听。演奏完了,一个小伙子对我鞠了九十度躬。你能理解那种感受吗?我最开心的就是大家对埙艺术发自心底的喜爱和尊重!”他谈到应匠人谷之邀的初衷,是为了让埙文化有更多的展示平台,同时也借由埙文化的影响力,为入驻匠人谷的一些相对较“冷门”的老手艺,增添人气。

于连军恪守“规矩”和礼法,比如吹埙时先行捧埙之礼“敬天地”,烧窑时遵仪轨仪程。不同于现今各地流行的埙演奏,古制六孔埙属于雅乐规制,用于祭孔乐谱以及配合诗经吟诵。于连军常常念叨:“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传不下去的话,我们是罪人,传歪了照样是罪人”。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制六孔埙的艺术魅力,于连军期待着,在北京开一处埙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给传统艺术、给承载民族记忆的老手艺带来更多机遇。

金缮修复、掐丝琳琅画、剪纸、在皮革上雕刻的浮皮雕艺……匠人谷广发英雄帖,目前已经聚集到300多位手艺人。

■时代机遇

协同发展

文化产业寻求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河北梆子、花脸社火……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除了这些大众相对熟悉的非遗“明星技艺”,还有更多的民间绝活儿、传统老手艺散落民间。

文化项目如何吸引三地文化企业关注并有意愿合作?这就更需要挖掘和打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找准重点进行突破。保定市文广新局局长赵其国接受《燕赵晚报》记者石英杰采访时表示,大激店村打造的匠人谷小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助力古城保定的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河北的文化内涵,提升河北文化品牌形象。匠人谷小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会产生聚集效应,在吸引各地匠人的同时,也能吸引一部分工艺美术大师、文化名人到此发展、交流,这将极大提升保定市乃至全省的文化影响力,并对乡村旅游产生积极影响。

■学者建言

能否走得更远

文化小镇重在内涵

“人类放弃手工,使用机器,是伟大的进步。但我们有时还要记忆手工。因为放弃手工是为了文明的发展;记忆手工是为了文明本身。”著名作家冯骥才这样写道。他多年来保护传统文化,也曾多次在河北各地考察调研。

民间文化、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关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地文化资源将迎来更多“利好”。

知名文化学者张颐武接受采访时说,打造“匠人谷”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将京津冀三地手艺绝活儿聚合发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散落各处的,甚至有些是鲜为人知的民间文化,给了它们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面向大众的渠道。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首先是原生态的保护,文化样态得以传续,然后是创造性转化,传统技艺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会给传承中的创新带来火花。同时他也谈道,“匠人谷”这样的模式能否做得好、走得远,取决于后续发展——在抓住亮点的同时提升整体氛围,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文化小镇。

本报记者 赵晓路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