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燕:做民宿找回乡村文化

  • 2017-02-26 11:33:13
  • 北京晨报

制香、做蛋糕、调精油、做环保酵素……朋友眼中的王凌燕,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总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会做各式各样奇怪的东西。但在王凌燕看来,自己只是有点肆意人生:“我只想自由自在地活着,希望不管什么时候回头看,都不会后悔自己走过的路。”

1999年,因为嫁到香港,王凌燕接触到自己以前全无了解的社工,并由此开启了自己最简单幸福却又难以释怀的一段时光:“经历了很多生离死别。”然而,目睹太多的贫困和痛苦,让王凌燕开始思索,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大家?

几年前,机缘巧合之下,王凌燕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又接触到乡村建设,也由此开启了她和团队伙伴们,以民宿为载体的非遗体验式乡村改造梦。在延庆旧县镇东龙湾村,从找回四百多年前的村碑开始,王凌燕和伙伴们带动村民找回村子的历史,找回自己的文化,也为村民找寻着不用离开家门的富裕之路。在王凌燕看来,“乡村是文化的起源,每个村子的存在和消亡,都有其必然的轨迹。乡村是村民的,不是给我们抒发情怀或者赚钱的地方。”

曾把妈妈误当成阿姨

我是浙江衢州人,1976年出生。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奶奶就把我带到了北京,跟着姑姑姑父住在解放军302医院。一直到快要读初中,我才回了老家。

我童年的记忆,大都和部队大院有关。因为嘴甜又乖巧,院里的伯伯阿姨们都特别喜欢我,孩子们也大多喜欢和我一起玩。因为部队上的条件相对比较好,我每天都可以喝到铁罐装的奶粉,赶上姑父出国,还能带巧克力给我吃,印象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双他们从上海买回来的小红鞋。赶上周末的时候,还可以去看露天电影。所以在北京的童年,我其实过得特别开心。唯一的遗憾,是大院里有游泳池,我却一直没有学会游泳,只要一把我放在水里,我就会大喊救命。

我姑父在医院病毒室工作,姑妈也是医生,家里有两个表哥,都比我大十几岁,所以我在家里尤其受宠。那时候,我最开心的就是下雨,因为我可以去医院给姑父送雨伞——因为可以看到动物实验室里的各种小动物,有山羊、狗、小猴子、小白鼠什么的,现在当然早就没有了。在10岁以前,我对父母几乎没有任何印象。以至于我刚从北京回到南方老家,第一次见到妈妈,我管她叫阿姨。

去香港开始了解社工

我妈妈是老师,还是班主任。她对我和姑姑一家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妈妈非常严厉,很要面子,浙江当时是五年制小学,我转学过去,很多东西都没学过,加上语言对我也是很大的挑战,所以那一段时间,我学习特别不好。好在我是从北京回去的,同学们对我很好奇,学校也很重视我。

1993年,我上大学再次来到北京。考回北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妈妈不让我学中文——在她看来,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于是我偷偷填报了志愿,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法语。整个大学期间,妈妈一直在生气,所以我必须勤工俭学。我当过家教,去酒吧做过服务员,做过翻译,还买过二手洗衣机,专门给留学生洗衣服。

1999年9月,我嫁给一个香港人,做起了家庭主妇。初到香港,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好在香港很注重新移民的融入,有社工提供很多咨询和服务,因为我人生地不熟,社工就推荐我参加一些活动。随着对社工的了解,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也很敬佩他们。女儿上幼儿园以后,我也开始在红十字会当义工。2006年,我遇到了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安徽孩子左延,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想为这个孩子做些什么。后来我和其他志愿者和中华骨髓库联系了配型,又带他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还发起了多次街头募捐和一个募捐晚会,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给孩子筹到了十几万。现在这个孩子逢年过节就会给我发祝贺,画了好看的画,也会在微信上发给我。这事之后,我加入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救助工作委员会,这也是我社工生涯的开始。

没村民的民宿没灵魂

加入儿助会后,我做过很多第一线救助,也经历了很多生离死别,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四川凉山孤儿助学……我发现,过很多问题的起因都是因为没有钱、没有文化,不懂基本常识。欧盟有个兰草计划,专门扶持少数民族妇女做刺绣手工艺,在当地解决当地的问题。参与这个项目以后,我意识到,也许这才是最好的救助。

民宿是现在特别火爆的事,但这样大跃进式的全域旅游,我特别抗拒。在我心里,民宿应该是传统文化或者当地各种产品的载体,而不应该是外面的人,跑去乡村玩所谓情怀。

2016年,通过古村之友的志愿者,我认识了现在的团队伙伴,我们的观点很一致,要把当地的文化符号提炼出来,摸索出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方式。去年七八月份,我们找到了延庆旧县镇东龙湾村,这个村子是北京周边很多村子的典型,没产业、没特色。我们进入以后,先是找到当地老人座谈,又查阅了地方志和一些资料,最后在村民的帮助之下,找到了村子搬迁时,嵌在村队部墙里的村碑。就是这个1604年的村碑上,记载了这个村子从山西洪洞县搬迁来此地的历史过往。为了增加村子的文化内涵,我规划了一系列非遗体验项目,包括木版年画制作、手工纸制作、活字印刷、剪纸、皮影等二十余项传统制作体验和娱乐体验项目,还带着村民一起,把厨余垃圾集中起来,做环保酵素。

在我看来,做民宿,不仅仅是造几个漂亮的房子,吸引人去住,一个没有村民的村子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当地老百姓的融入,民宿就始终是个没有灵魂的地方。

北京晨报记者 何安安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