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保卫北京城》在国博展出

  • 2017-02-24 10:49:44
  • 北京青年报

画家李爱国打了一场艰苦的会战 

2016年初冬时节,画家李爱国的《于谦保卫北京城》作为146件(幅)参展作品之一,在国博亮相。

这幅5.1×3.8米的巨幅画作有着凝重的历史厚度和强烈的画面视觉张力,让人瞬间穿越到1449年的明朝,亲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京师保卫战。

2017年1月,李爱国带着学生从漓江写生归来,风尘仆仆地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提及这幅让他倾注了四年半心血的《于谦保卫北京城》,李爱国坦承创作过程艰辛,期间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庆幸的是,这幅画作的最终完成让他受益匪浅。作为军事迷的李爱国笑说,打胜了这场会战,他可以转回更加自由的运动战了。

敬重于谦,打印的材料一个纸箱也装不下

李爱国参加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隶属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该工程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历经5年时间创作打磨,规模、体量之大,人、财、物力投入之多,组织、管理工作之艰巨繁复,使之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大型美术创作活动。

在受邀创作之后,李爱国经过一番思索,确定了画于谦保卫北京城这个题材。这段历史讲述的是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于谦临危受命为兵部尚书,加强战备并最终带领士兵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李爱国表示,于谦在应对蒙古人入侵时,城内的守兵大致约两三万人,通过调集“勤王之师”达到20万人。虽然人数优于蒙古的5万骑兵,但当时的北京城有十三个城门需要把守,平均分配下去每处也就一万有余。并且,明代的将领基本不擅长出城迎战,在骑术和兵力补给方面水平很弱,因此在敌军围城的态势下,于谦选择了自己率队出城后插死城门的策略,也就预示着出城将士要么战死,要么凯旋而归,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于谦主动承担的是守卫北门即德胜门的重任,这是蒙古兵重点攻打的对象,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守城将士的战斗士气。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李爱国说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对于谦充满敬重之情,早年曾围绕他保卫北京城这段历史做过相关的研究,5年前还写文章写到过于谦。第二,李爱国早期作品就以草原风情见长,蒙古人是他擅长熟悉的领域。因为对题材的熟悉,李爱国的头脑中已经可以勾画出大致的作品意境。在此基础上主要是对细节的进一步推敲,确保尽量真实地还原那种情景,比如让他的学生查阅了以石亨为代表的守卫德胜门的一些将领名称等问题。

在李爱国看来,画历史题材不能临阵磨枪,“比如说,一个地方让你触景生情很有诗兴,可是你却说先去查查李白、杜甫的诗进行参考,等你查完,诗意也没了。所以好的诗人肯定是对古诗倒背如流,能够出口成章、一气呵成的。任何领域都是如此,事先熟悉了,才能在面对事件时有自己的判断把握。”

尽管对那段历史熟悉,李爱国仍然大量地收集了资料,“关于蒙古题材的,中、俄、日本的电影、画册,里面有印第安人照片的,外国人拍的中国人等,基本我都买过来,要找到历史的感觉,然后筛选。打印出来的资料一纸箱都装不下。”

定位面孔,去煤矿找灵感

李爱国对《于谦保卫北京城》的画面安排是这样的,明军数量占到三分之一,蒙古人则是三分之二,这是画面大的布局,蒙古人的描绘分量比较重,但是明军的外轮廓是清晰的、积极的,反而蒙古人是消极的。“明军主要是在德胜门外用火铳御敌,所以我的画面突出火器的作用,从右侧中间以上的部分,呈抱团状的明军基本都在射击。画面下部开始逐渐向前移动,展现了从射击到冲锋的连贯动作。画面的左侧从骑兵格斗到被打下马,打滚再爬起来等造型安排,实际上也是骑兵格斗的一个连续动作。这张画在韵律和节奏上花了大量的工夫,也是我自己历史画中最满意、下工夫最多的一件作品。”

八十多个人,十多匹马的复杂构图,对任何一个画家来说都是挑战,李爱国形容这是他军事上的一个大战役。李爱国认为自己的长项是意境气氛、细节和时代感,但弱项是大幅复杂性构图,“画多少人物不难,但动感穿插瞬间就难,5个站立的人如何瞬间处在动感中,要求极其严格。比如画吃饭、画大家都在打手机聊天不难,难的是突然一个瞬间有歹徒进来,有人想搏斗,有人想给家人打电话或报警,有人试图隐藏,有人想逃跑,有人吓坏了,这个瞬间都是不一样的,画好这个就难了。”

虽然看了大量的人物照片,但是李爱国仍觉得自己找不到感觉,因为画自己想象的人物跟有依据的人物完全是两回事,“花了大概四个多月,每天画一个人,然后一个一个组合,这个往这边斜,那边就要那么斜,越往后越难,先画小稿,之后画原大的。而且动感穿插有难度,要画出那种战斗的动感,有人被打下来落马,试图挣扎起来,马又落荒而逃,这种连续动作的分解。”

如何准确定位明军的面孔也让李爱国煞费苦心,他甚至想去朋友部队去看看那些在山沟里守弹药库的士兵。后来,灵机一动,李爱国想起了有个学生家长在山西开煤矿,他决定去煤矿试试运气。他让朋友带着去矿工宿舍,看到合适的就按照他的动作拍张照片,每个人物背后都有着三四个备选的形象。”摸索之后,李爱国又找到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去井口等工人:“我打听到出井时间,就站在井口,怕自己眼神不好,我就站中间,5米的口,左右两边2.5米,走过的我都能看到,合适的我就拍照。他们满脸都是煤灰,像是刚从硝烟战场回来,而出汗的地方是白的,别的地方是黑的,特别像我要画的形象。去了这次煤矿后,回来重新画,之前画的95%的形象都换掉了。”

耗时四年半,中间也打过退堂鼓

在第一轮审查效果不错后,李爱国又遇到了新的麻烦:“以前说的是横幅,突然跟我说改成竖福了,这意味着整幅画的结构全变了,我那时想打退堂鼓。组委会的冯远老师亲自给我打了两次电话,我就决定做完吧。”

李爱国介绍说,到了2016年1月,草图才完事,“我一个人勾线,落墨。到7月中旬,还没上色。对我来说上色通常是勾线落墨时间的三倍,可是8月十几号就得交,我那时候压力特别大,每天光着膀子穿着短裤画。我还不能吹空调,那时都顾不上桑拿天了,每天一睁眼,就是又少了一天。我让爱人帮着上色,没想到交画的时候,居然全画都铺了一遍色,也算是创造重压下速度的奇迹。交稿很顺利,我又借回来,拿回家里又画了不到20天,这就跟之前的面貌不一样,送到国家博物馆后又改了七天,变化更大。观众看展览时扫码看到的图是我最初的那版,其实跟展出的最后版完全不是一张图了。”

《于谦保卫北京城》耗时四年半,李爱国说给他带来了从来没有过的压力。为了创作,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推了,连从国外来朋友,都没心思招待。可是,这幅作品也让他觉得自己的技巧又得以提升,“对于中国画来说,如果采用单线平涂再上颜色,色与墨的关系很容易处理得协调,但在这张作品中我对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保持细节的丰富性和画面的厚重感方面尽量做到充分;在使用颜色表现事物质感、整体环境烘托与墨色的层次上尽量达到完美的统一;最后是画面的意境,我追求厚重感,实际上追求厚重是优秀画作中最难的,抒情的诗意比厚重感容易得多,而浑厚苍茫的视觉呈现是我非常重视的。”

最忘我时创作状态最好,聪明也需要勤奋

之前采访李爱国时,他曾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创作时喜欢听着文学或者小说,问他现在还保持这个习惯吗?李爱国笑了,他不但保持着,而且他90%的学生也被他影响,有了这个习惯。李爱国经常把自己喜欢听的内容告诉他们,遗憾的是他向别人推荐好东西,别人推荐给他的不多。

李爱国说创作时喜欢听着文学或者小说是他大学时养成的习惯,“不是说好的剑客要做到心中无剑吗,我画得最入迷的时候就是不知道自己在作画。画得最好的时候是沉浸在情节中,完全忘记了画画,进入忘我的潜意识中。这个习惯的养成可能和我爱听故事也有直接关系,播音员的标准节奏是一分钟说200字,我跟着他的讲述,听8个小时,即96000字。入迷时还经常盼着第二天早点来。我听的范围涉及战争、侦探、盗猎,因此长了不少知识。”

李爱国的强项是善于总结,他笑说自己从小就是那种会很快抓住中心思想的学生,所以平时看什么听什么,他都可以过滤提炼出为自己创作所用的东西。

正常情况下,李爱国每天都会画画8小时,就算是春节,“如果这一天我画的顺畅、高兴,自己感觉就像过节,反过来什么也没干,就会难受,我对节日很淡漠。”

现在很多成年人在学习绘画,他们是否只能作为爱好,而很难画出成绩来?李爱国说自己以前也这么想,觉得绘画虽然不像音乐、舞蹈那么严苛,但也还是年龄越小越好,“建功立业在年轻”,但是他现在对这个看法有了改变。他透露,有一个农民做了他四年学生,四年前来时,不但没有绘画基础,甚至没有文化,而且接近50岁了。可是今年年初,她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就批下来了,在这四年,她两次获奖,参展过12次。李爱国给她算了一下,就算是美院附中开始即走绘画道路,且画的专业不做变更,硕士毕业后又画5年,能有她这个成绩的不超20%。在李爱国看来,这个学生有这样的成绩不是天赋而是勤奋,“她要交四年学费,还供上大学的儿子两年。她除了画画没有任何希望,之前画画后经常就睡在画室,练习小时的总数够了,就出成果了。”

所以在李爱国看来,一个人的做事习惯比聪明要意义大得多,“聪明就是中级阶段以下,你开始学时聪明让你学得很快,可是到了中级以上就是习惯、规律,聪明变得不重要。我每天画8小时,旁人看着可能枯燥,可是那已经是我的习惯,没进入习惯会觉得枯燥。创作时沉浸在情节中,生活很充实丰富,比让我见好多人说好多话要好得多,那时候很累,而且要考虑说的话是否合适,不知道哪句话把别人得罪了。”

画画不能停,尤其是状态不好时,李爱国说越是心烦状态不好越要坚持,“像电影《血战钢锯岭》,美军和日军双方都难,美军一旦撤下来就完了,所以有时需要你正面拼杀。极端困难时笔不能停,有时越是烦躁,越意味着你有大提高,因为你原有技巧已经不满足你的审美了,只是你自己还没意识到,这时候你停了就前功尽弃,你若坚持下去,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李爱国认为,学美术也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底下的人很多,而越往上走,哪怕是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甩开很多人,可是,这很难,而且这个提高也有风险性。没有细节不行,细节过多也不行,细致和深入是两个概念。深入是需要冒风险的,现在深入的写生不多。两个原因,一是能力不够,就像制造精确导弹,需要极高的难度,这点很多人达不到;第二是对于气韵、意境把握不够。

另外,李爱国表示,对于绘画者来说,难的是画出自己独到的感染力和表现性,“不能是你的作品总是一个面貌,只是换了题材,却依旧是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独特,就需要创作者静下来,汲取大量营养,并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正如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唯一的,你的作品也应如是。”   文/本报记者 张嘉

李爱国,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特别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第二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一等奖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出版有《李爱国画集》等二十四本个人画集。发表学术论文《画里画外》等六十余篇。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